「1834」
1、从不喜欢吃棒冰,到偶尔吃,到喜欢吃,到一天一支,到一晚两支,
完成上面这组连续进阶,我用时一个暑假。
2、还记得核酸检测么?
满大街的蓝白小方盒间,每天或隔天要来一次,
出入几乎所有场所,都要准备好小绿码,戴上小口罩,
每个高速口、火车站、飞机场,都是如临大敌,层层核查,步步惊心
……
想起来,有恍如隔世感。
3、仁波切是一剂试纸,无论你功名几何,头衔几等,财富几多,一下就能测出你究竟有无现代认知。这段话歧义感很强,我再表达下:
很多人,即使穿着西装领带,谈吐国际金融,点评最新科技,回过头,还在朋友圈转发各种仁波切祈愿加持庇佑,只能说认知还在前现代。
仁波切有智慧,这是可信的。仁波切能保佑你,这是个臆想。
去读读佛经,都是在教化你如何获得智慧与解脱,如何怔悟,如何修行,如何成佛(我没读过,我猜的),至于保佑你?那实在不是佛法的职责范围啊。
4、怎样来考虑不同时期社会的进步尺度,这样来想,
如果一个唐朝的人带着当时的全部知识,穿越回到汉朝当权,他能带去什么改变?他能通过改变,增加多少社会财富?他能将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提升到何种程度?
如果一个宋朝的人带着当时的全部知识,穿越回到唐朝当权呢?
如果一个民国的人带着当时的全部知识,穿越回唐宋汉当权呢?
如果一个当代的人带着当时的全部知识,穿越回民国之前的任意朝代当权呢?
前两项的答案是,应该是极小,接近0,第三个的答案,可以很大了,第四个的答案,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大。
5、多次收到仁科参加一档综艺的片段推送,找来完整看了一节:
仁科把王传君扮成拖拉机,把王鹤棣扮成宇宙漫游者,自己出演拖拉机司机,然后随性讲了个故事,他开着王传君拖拉机,到了服务区上厕所,拖拉机自顾自开走了,虽然破,但是有自动驾驶,驾驶上了太空,碰见了宇宙漫游者,宇宙漫游者同时是一个星球搜集爱好者,喜欢介绍自己搜集的各式星球……
仁科除了是个诗人,还是个浪漫天才。我确认了。
兴之所至,仁科把这个故事大纲讲给另一组员雪琴,让其填充完成脚本,并留一个开放式结尾,
雪琴一脸懵逼并适度嫌弃,以庸者的惯常思路,最后把这个天才的故事构想落地成了一个十八流的呈现——这倒也是天才总会遭遇的剧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