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penser的第647篇文章
每一季《 奇葩说》更新,无论多忙,我都会抽时间去看一点。
第六季关于职场的battle非常精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薛教授的这两句话——
“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陪着我们的这份简历会一直陪着我们。”
简单而直接的两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工作不要抱着为老板打工的想法,而是要为了自己去工作。
今天,我想借此跟大家聊聊工作时的思维。
1
想和老板议价,
你得先带着成长思维打工
老板们在看简历时,看的不是经历有多少,而是看简历的含金量有多少;
有意义的打工过程 ,是让自己的简历逐渐丰富且含金量越来越高的过程。
典型的打工思维是老板给多少钱,就出多少力;老板不多给钱,就不多出力。
这看起来很公平很合理,但是如果只带着这种思维去工作的话,大部分人会陷入日复一日、得过且过的死循环。
死循环会面临的结局,不是遇到职业瓶颈那么简单,最可怕的是,那些打工的时间已经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却发现自己仍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我当然不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来为员工洗脑,而是我觉得,这么些年过去了,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工者:
那些能够在完成自己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能自己想办法去突破、再钻研的人,从来都是带着成长的思维在打工的。
而这些人的结果往往是,要么升职加薪;要么带着光辉的履历,去更好的公司单位 ;更优秀者,自己创业,独挡一面。
2
学习型思维要有,
但不要说你是来学习的
我在面试新人时,包括我认识一些高管朋友,最反感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我是来学习的”。
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过分,但说的都是事实。
任何一家单位 、任何一位老板都知道自己需要在新人上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当然新人也必然要在新岗位上,去学习新的东西。
但是,我相信每位老板或者主管都想新人上手的速度越快越好;
一来可以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更能创造价值的事情上面,而不是花在新人的栽培上;
二来企业本来就是营利单位,不是福利机构,没有义务只帮助新人成长,而是想让新人快速成长为公司创造价值。
所以,打工者当然必须带着学习的心态和思维把工作做好,但只有学习而没有把所学用在干活上,当老板的估计都有些心塞;
毕竟招来的人,花的可是自己的资金成本啊,资金又没有变现,心口这不是堵得慌么?
任何打工者,都要有学习思维,但也别忘记了你是在打工、在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消耗成本的人。
3
不要介意拼死拼活,
因为最终资源未必都给了老板
我们最经常听到打工者的牢骚是:
“拼死拼活累成狗,但最终积累的资源不都给老板了吗?何必呢?”
这种拼死拼活最终给老板的情况当然存在,而且还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但有些地方也许我们忽略了,在我们能力尚未到位之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拼死拼活。
毕竟,很多时候资源和机会是老板给的、公司给的、平台给的,而不是自己创造的;
但当你能力达到驾驭公司资源而不是只会依赖之时,处境才会完全改变:
你仍然可以继续拼死拼活,也可以跟老板谈条件换一种拼法;
甚至谈不拢了,你也可以硬气地离开,客户对你的信任依然半分不减。
你靠自己本事积累来的资源、人脉,老板想要拿回来,也不一定能做到了。
有些人还是会说的,996太苦了,这么拼没有生活可言,对身体也不好,值得吗?
在这里不得不引用老罗的这番话,虽然这番话大家听了之后想扔鸡蛋:
你不得不承认,996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常态。
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的报告里就说到,8成白领加班是常态,而且没有所谓的加班工资可言。
实在是差到不行的单位 ,可以直接挥手Say 拜拜;但是还算过得去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会选择坚持。
为自己简历打工这场持久战需要坚持 ,需要体力、也需要有健康的心智。
我已经看过很多猝死的新闻,也看过很多人加班多日崩溃大哭的场景,我个人并不希望这种状况也出现在自己的同事身上。
有些工作确实是非完成不可,但在安排上不必过于钻牛角尖,这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像我写文章,每篇和大家见面的推文,都是一改再改的。
只要你觉得,自己已经在一段时间里做到极致了,就留点发酵验证的余地吧,也让自己喘口气。
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这就是我坚持的生活信条。
时至今日,我依然在为自己的“人生简历”打工,我也是个边学习边休息边工作的人。
希望我以上所说的这些思维方式,可以在工作中帮助到你。
我们每个人在为自己人生的简历打工,只有思路先清晰了,身体也维持好了,我们的“工”才会打得越来越漂亮,才能写出一份老板都看得起、拿不走的简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