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为何被自己的学生汉景帝冤杀?为何他的死,成了汉景帝一生中最大的黑点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汉景帝的老师,汉初的名臣,晁错。
当年,汉文帝为了鼓励百姓重视农业,他亲自下地种田,以作表率。晁错就跑去见文帝,并且,直接否定皇帝这种以身作则的姿态是浪费表情,实际上,作用并不大。
汉文帝听后,不太高兴地说:“老子干得累死累活的,你居然说没用,那你有什么高见啊?”
晁错确实有高见,他表示,要想让百姓重视农业,其实不用皇帝亲自下地耕种,只需设定几条制度,百姓就会积极地回去种田了。
晁错所说的制度是:
第一,还是要减税,减轻农业税为主,让百姓获利,百姓自然就重视农业。
第二,改变经商的风气,增加商人的赋税,并且继续宣传,商人子弟不能为官,让百姓从重视经商转回重视农业。
这就是著名的“重农抑商”。在我们如今的时代,如果抑制商人,恐怕会造成经济崩溃,但在农业时代的大汉王朝就恰恰相反了。
汉文帝听完晁错的建议,立即丢掉手里的锄头,然后马上命人执行“重农抑商”的建议,当然了,最终的事实证明,晁错的谏言是对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汉文帝还是没有给晁错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职位,只是让他去当了太子刘启的师傅。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从此,晁错与学生汉景帝的故事就正式开始了。
汉文帝去世后,历史来到了汉景帝的时代,经过过去十多年,晁错对景帝的精心培养,皇帝对这位恩师也是极度的信任。
因此,景帝一朝,晁错几乎成了权倾朝野的人物,在朝廷里,他除了皇帝,谁也看不起。这也导致晁错的人缘极差,这一点,在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得以彻底体现。
另外,汉景帝也是一位有梦想的皇帝,他一直渴望能像父亲那样,干出一番大事业。正好晁错也满怀壮志,因此,这俩师徒是注定要搞点大事情。
这件大事情由晁错提出来,名字叫“削藩”,削藩就是削夺藩王封地了。
对于汉景帝来说,藩王尾大不掉的问题,老爸终其一生未能解决,如果他解决了,不就等于超越父亲了吗?
于是,当晁错向皇帝提出要搞“削藩”,景帝立即答应。但削藩不是削苹果,这件事比较大,汉景帝也不敢一人说了算,还是开了个朝会讨论。这种会议明显都是应付大臣的,皇帝决定要做了,事情就肯定得做了。
于是,在皇帝的准许下,晁错开始拿几个“蛋挞”来练练手。他们分别是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都是些比较小的诸侯王国。
晁错在他们身上挑几条罪状,然后以此来削掉他们王国的部分领土,当然,这些诸侯王们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也正常,晁错背后站的是皇帝,别看这些藩王平时人五人六的,如果说要跟皇帝扳手腕,他们就实力不允许了。
不过,还是有实力允许的藩王,这位藩王就是吴王刘濞。
刘濞的吴国不仅国土面积大,而且富得流油,吴王刘濞自然就是众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了。
其实,在给刘濞下达削藩的圣旨之前,晁错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当他开始要动吴王刘濞的奶酪时,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关乎汉朝国运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削藩把吴王逼造反了,怎么办?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晁错还是百密一疏了。
后来,皇帝削藩的圣旨一到,刘濞果然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一起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知道刘濞造反后,马上就慌了,赶紧召见他的老师晁错询问如何应对。晁错也没准备好,或者说,他没考虑到吴王真的出手了,因此,他心里也慌,心一慌,智商就降低。
当景帝问他如何是好,晁错居然建议,让景帝亲自领兵去平叛,自己则留在宫里帮皇帝管理朝政。
汉景帝一听,整个人都懵圈了。我可是皇帝,你把我放在危险之地,你自己就躲在安全的地方,这是几个意思啊?
从这时候开始,景帝对晁错开始心生芥蒂,但毕竟俩人是师徒,所以,景帝此时仍然信任晁错的。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皇帝对恩师更加失望了。
晁错有个政敌叫袁盎,当时已经被罢官为民,但他想起来,袁盎以前是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的,此次刘濞造反,袁盎必有沟通,可治他个通敌之罪啊。
在这国家存亡之际,晁错不是一心想如何退敌,而是思考如何铲除自己的政敌,当汉景帝知道此事后,内心对这位恩师再一次失望透顶。
但袁盎人缘却非常好,晁错想干掉他的事,很快就有人告诉他,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袁盎通过关系,得到私自面见景帝的机会,然后,他给皇帝建议:刘濞造反,理由是“清君侧”,目的是为了干掉晁错,如果皇上能杀掉晁错,刘濞等人就失去了造反的理由,到时他们必定退兵。
汉景帝听后,内心极为挣扎,但想到,只牺牲一个人就能挽救国家的命运,皇帝还是同意了袁盎的建议。
到此,晁错的结局基本上确定了。
不久后,汉景帝收到大臣的奏章,说晁错有好几大罪状,要求皇帝治他的罪,景帝只说了一个字:准。
就这样,晁错被皇帝判了腰斩。他在被斩之前,其实全不知情,可能当时汉景帝也心虚,害怕晁错会要求见他,到时候心一软,就下不了手了。
所以,晁错是被骗去刑场,然后在糊里糊涂之下,直接被腰斩的。
腰斩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法,犯人被行刑以后,不会马上就死,反而人还会保留意识,直到流血流干了,慢慢才死去。晁错被腰斩后,到死去之前还有一段时间,他会在这段时间里想些什么呢?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晁错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很明白他的学生刘启为什么要杀他。
晁错的人生就此结束。
但让汉景帝意外的是,他杀了晁错,刘濞仍不肯退兵;更让汉景帝意外的是,原来不杀晁错,他也能打败叛军。
回顾晁错的一生,他是个有能力,有抱负,而且十分忠诚的人。
可惜为人恃宠而骄,骄傲的性格让他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事实上,在大臣们向汉景帝上奏折要求杀晁错,以及到他被腰斩,整个过程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告诉晁错,可想而知,他的人际关系有多差,从这方面看,他的死也没那么冤了。
好了,晁错的故事到此就说完了,感谢您的观看。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