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和姐姐一起入读刘屋村耕读班的,那年我6岁,姐姐8岁。
耕读班是二十世纪70年农村的特殊产物,是用来为成年人文化扫盲和小孩子入读小学前普及学前知识而设立的。我入班的时候,耕读班已没有为成人文化扫盲的功能,只有普及小学学前知识,相当于现在的的学前班。
那时刘屋村的耕读班设施是极简陋的,与现在的幼儿园学前班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记得那耕读班设在十公祖屋里,头座的敞开大厅上,课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摆放着黑板和十多张木板凳。黑板是将一间旧屋大门的门板拆下来,用黑色油漆涂黑晾干后做成的,黑板的正面粗糙不够光滑。村民搬来两张木凳倒过来四脚朝天,凳板朝地面,摆在大厅靠内部的墙壁前,支撑起那块斜靠在墙壁的黑板。黑板对着三排整齐的长方木凳,距离大约2米,每排长方木凳之间摆放着20至30高的小方凳。小方凳的大小、形状不一,因为它是各个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开班时,由学生从家里带来,放假后带回家里,平时留在课室里。长方木凳是用来当书桌用,每张桌面有1米长、25厘米宽、凳脚60厘米高。每张木凳后摆放两张小凳,也就是说每张长方木凳课桌可坐两个人。
耕读班只有一个老师,既教简单的日常使用汉字,又教20以内的加减法。我入读时,教课的老师是我的三婶,她原是相邻的佑英大队文艺宣传队队员,与当兵的三叔结婚后,生产队长就安排她教耕读班,每月她可领到出勤劳工分10分。
我能6岁就可以入读耕班有如下理由。第一,因为我是父亲长子,是祖父的长孙,祖父和父亲一把年纪了,还是刚破蒙的人,都希望我早一点接受文化教育。第二,我整天不在家,到处乱跑,有时田野里捉鱼捕虾,有时山坡上挖洞捉蛇,有时屋边捉鸟打狗。有时小河里趟河戏水。时常被邻居上门投诉。能够将我拴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是家人们求之不得的。第三、与姐姐一起上学放学,家人放心。第四,在我心里面充满求知欲,对耕读班感到好奇。
耕读班是没有发课本的,只有两本字部,一本田字部、一本双行部,还有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这些都是父亲用家务开支节省下来的钱,为我们姐弟买的,每人一套。
开班那天的早上,姐姐真会关心弟弟我,她一个人搬两张小方凳,左手一张右手一张。还拿来母亲的蓝色花布手袋装入两套学习用具,叫我提着,两人一前一后,步行到耕读班课堂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