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去看了《芳华》的点映。
抛开舆论造势或者营销方式,身处这个偏远的西北n线小城,能有影院点映(正式上映时间为12月15日)这部国庆调档、让很多人垂涎已久的作品,实属意外。
《芳华》讲的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军队文工团的几个人的故事。基于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一群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的人生变数和轨迹,让人唏嘘又无奈。这是个人命运的境遇变迁,也是时代历史的潮流更替。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因为对这类故事的兴趣和对严歌苓小说的喜爱,我在今年夏天的某个周末,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原著。看到最后一页时,抬头望向窗外,天色已暗正值华灯初上,内心有一种沉甸甸的压抑。当时满篇文字感在个人大脑里构建了那个时代的很多画面,不知电影的表达方式里又有何种的张力和魔法,让我又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与眼前的画面进行怎样的结合——带着这样的好奇和些许期待我看完了电影,而我的整个观影过程更像是完成了一场“复习”之旅:有惊喜也有些许小遗憾。
惊喜是画面的精致和美感,很多的长镜头犹如时光机一般,带着温度也带着暖意,让人犹如走进那个年代的画廊;遗憾的是有些人物的成长经历由于细节铺垫不足,其形成的性格特征略显突兀、不够饱满。还有就是对于那个特殊时代里人们的某种“普世价值观”的渲染不够(可能为了通过审查?)。如果你对《芳华》的故事感兴趣,我建议你看完电影后,可以找来小说读一遍。有些电影挺适合看完后再温习一遍原著的,比如也是冯小刚导演的去年同档期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我在看完电影后才去读了刘震云的小说。因为小说文字多是口语,读起来是一气呵成的流畅和轻松,脑海里因为电影画面的剧情印象,两者结合起来竟有一种无比轻松的契合与贴切。
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我想电影的名字就是它的主旨。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红颜不逝和芳华不老,可能是永恒的期许。冯小刚在自己的甲子之年把自己心中一直存有的青春记忆拍出来,也是一场自己对自我青春回忆的完满答卷和深情表达吧。他希望观众们通过曾激荡他们那代人青春的某些东西,去感受到须臾之间、芳华即逝的美,即使生命无常也应有所寄托。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比如文工团。作为一个时代里的特殊存在,一个文工团就是一个小世界。这里也有争权夺势和尔虞我诈,也有抱团取暖和生存法则。一个人可以离得开集体,一个人也可以为了获取认同感而不惜降低自己的认知和智商。剧中有句台词说: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而在善良之外,你我可能都逃不脱这个世界里看不见的那双翻云覆雨的手。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段发生在1979年2月的一场战争,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也伤亡惨重。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人在战争机器面前是多么脆弱,而同时通过战争又折射出了人的生命力中壮烈的美。散场后听到一些观影者说自己的家人也曾参加过这次战争,但其战友却牺牲在了战场,永久躺在了那片土地上。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比如属于那个时代里的一群人。刘峰,一位被称为“活雷锋”的英雄,最终也得走下神龛落入凡间;林丁丁,众星捧月的“豌豆公主”,精致的利己主,最终也得变成发胖的泼辣妇人;何小萍(小说中叫何小曼),被家庭抛弃又被战友嫌弃,当了英雄又精神失常——谁也弄不清楚,有时候一个人万般反感的东西,却又是另一个人一直渴望的温存。具象的抽象的丰富的单纯的善良的邪恶的,皆指人心。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比如属于那代人的青春。电影就像一把记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们的青春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而青春又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当你的回忆依托某种方式开启后,它一定会奔涌而出、刹不住闸。我想,当他们走出影院与同龄人共同回顾往事时,一定会比电影精彩。感谢有人可以用电影为他们的做了记录。
写到这里,我想起席慕蓉的《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走到头,免不了一场破碎和一个收场,终归汇入平凡。是现实太残酷,还是这就是本质?但,青春到底是青春呵,踩踏处,花纷飞,与零落。不论如何,终是芳华。
而你想起它时,是不是也是一边含着泪,一边微笑呢?
芳华 |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值得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