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理想与现实有一些进一步清醒认识。
在我们决定做什么事,买什么东西,选什么款,做这些决策与选择时,其实头脑里的主意,是比较理想化的,是不够实际的考虑。
因为就算在理论上、观点上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哪一种做法更好,哪一个是更佳的选择,但事情一放到实际情况中,一和现实碰撞,就会发现,有很多影响理想决定的现实因素。
你说要不要完全忽略这些现实因素,不去考虑它们,而完全按照自己理论上所认为来执行?按照自己预先的设想去做,不去管现实情况?
不可以!一旦我们不遵循现实,就会使决定变得不够理性,反而使决策不够理智。
所谓的的理想、理性、理论,这些带“理”的东西,都得首先以现实为基础,才算是带客观的理性。
现实是什么,是从身体感性的实践中得到,是感觉系统收集来的信息,再经头脑的运作处理判断,才是真正理性的判断。
脱离感觉系统的信息收集,而只是从头脑中去作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那大概率都会失去准确性!
所以做什么事情,要去尝试,去做,去收集信息之后,才会有较理性的选择判断。
之前和我孩子爸爸讨论孩子学哪个运动好,费劲地讨论商量,结果孩子一回来,人家十分拒绝我们的建议,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半个小时的讨论都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
这两天为孩子佩眼镜,不知所以怎么配。以前有点讳疾忌医,一直对孩子的近视没有重视。这次一去医院了解,去几家眼镜店了解之后,再结合自己的心理诉求,现实情况,就很清醒地做出决定:必须要配眼镜,戴眼镜。
关于买车也是一样,在没有实地去考察和了解之前,所有的理性判断都是大概的想象、倾向,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信息收集到位,现实与想象能一致,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尝试的事情也是这样,想千遍万遍,不如去做一遍,这样整体印象,大致判断就出来了。当自己在过度思虑一件事,而缺少行动时,尤其要警惕,不能让这种情况去干扰自己的执行动。
我们往往以为事情是一开始自己需要想明白的。不是的!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整明白的。在没做之前,所有的考虑都是假设。
当然,在没做一件事之前,我们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考量:最终目标、目的。这个只是大方向,大方向需要有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