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具体问题,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有3步。
1.对具体问题概念化、程式化,将具体问题升级为一个普通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模式。
2.找到这个普通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
3.根据具体问题的边界条件,将通用解决方案具体化,得到具体问题的解。
以下结合两个典型案例进行理解。
案例一:
先举一个典型例子,我们上初中时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式。
图自《极简项目管理》如果没有运用系统思维的话,也许也能获得解,但是很可能得靠“穷举”、“碰运气”的方式,不断代入数字进行试错验证(这是一种头脑风暴式的解决手段),不确定性很大,运气不佳的话,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但是,如果运用了系统思维的话,就可以把具体的题目上升为通用的公式,获得通用的解,那么即便遇到不同的代数,也可以快速得到解。
这个过程,有点像Kong此前的一篇思考《抽象一步,可能是最好用的工作态度》,把具体的一件事情,尝试找到其通用化、普适化的动作,如此便能在下一次遇到类似工作的时候,大大提升效率,不必从零开始。这是从反应层到模式层的转换。
案例二:
这是一个误导性极强的例子。
这个例子可能是“家喻户晓”的,它就是——香皂包装生产线的案例。
一家工厂,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但是经常发现有空盒子成了“漏网之鱼”,怎么办?
厂长找来一位博士,花了100万元设计了一套自动分拣系统,完美解决了空盒子问题。
厂里的一名聪明的员工却发现只要一台工业风扇,放在包装流水线旁边吹过去,空盒子就吹走了,只留下了装有东西的盒子。于是,员工们纷纷评论,诸如“有学历不如有能力”、“知识不等于生产力”、“书呆子才会那样做”、“这明明一百来块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独立思考,大风扇固然能把空盒子吹走,那么,要是盒子里并不是空的,而是有半块香皂呢?或者还有其它的异物呢?风扇还管用吗?
这可能大家一时半会都答不上了,但是这种情况实际生产中不能忽视其存在。
如何解决?还是需要系统思维的应用。
博士的自动分拣系统,除了能分拣出空盒子,还能按照条件设定,加入新的分拣条件,除了正常包装的产品,其余异物都可以分拣,因此自动分拣系统,解决了一类问题,而这是大风扇只解决具体单一问题的方法所做不到的。
以上例子,运用系统思维可以这样拆解分析:
①反应层:工厂某个员工找来大风扇吹空盒子的解决办法,解决了单一具体问题(空盒子)。
②模式层:工厂推广大风扇的方法,配置足够的风扇,并在多个节点放置大风扇,降低遗漏的几率,并加强人工抽检等手段。
③系统结构层:对应的是博士的自动分拣系统,系统可能从重量、体积、形状识别、金属检测等多个通用因素,进行对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筛选,并能够不断加入新的过滤条件,这是从系统结构的层面提升分拣准确度。
④共同愿景层:案例中并没有出现,可能会是研发一条新的生产线,从生产源头抓起,降低空盒子、杂质掺入等问题,但是这需要更高的成本。
也许有人会认为,工厂规模不大,根本没那么多的预算去研发一个自动分拣系统,大风扇的方法,确实也算得上一个经济的解决方案,况且,小工厂的发展阶段,也许尚未需要用得着深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这是它的更优解。
如果换成是大型企业,若是依旧用这种只能解决单一问题的方法,是无法真正实现高效高质发展的,所以,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考虑,就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问题的解决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太空笔的研发案例,铅笔确实能解决无重力环境下书写的问题,但却引入了石墨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口鼻吸入碎粒等风险,因此最终还是得系统性地解决问题,所以才有了极端环境下也能使用的太空笔。
小结:从长远角度看,小聪明抵不过大智慧,小聪明的方法也许能解决燃眉之急的问题,但要想根治问题,还得运用系统思维,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真正取得高效的结果。
核心观点来自《极简项目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