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为孩子的教育、前途发愁、焦虑着,虽然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的说法没有什么道理,但还是担心不能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一
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7月13日的问答中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如何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起跑线”自己先往前迈几步。你希望孩子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就要成为那种人,这样孩子不出意外也会被你带成那个样子。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这句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了孩子啊睡梦中的我。
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孩子,而在我。孩子、政策、社会、环境……我都控制不了,所以我焦虑,但是我能控制我自己。
真是特别神奇,一旦知道了这个道理,我就不焦虑了,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了。
二
《魔鬼经济学》提到“同年早期的纵向研究”表明,当多数人准备学习育儿经的时候,其实为时已晚,因为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颖、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当,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父母的特质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比如父母学历高、父母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家中藏书多等。
至于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则并无太大影响,比如家庭完整、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参加过启智计划、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等。
二者真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三
看了笑来老师讲的这个道理后,我又重新梳理了我的成长经历,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我有一个小我两岁半的妹妹,我们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那年我五岁,妹妹两岁半。爸爸一个人把我们带大,虽不宽裕,但尽全力保证我们姐妹俩衣食无忧。
我和妹妹一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地走来,工作也还不错,别人都说我们两个懂事。我则认为我们赶的时候好,七八十年代贫富没有那么悬殊,教育资源分配还是比较平均,还可以通过考试脱颖而出,否则到了现在,我们俩可能即使再努力也没有机会了。
我错了!真的错了!
我和妹妹其实是站在了起跑线的前面。
因为爸爸自己往起跑线前多走了几步。
爸爸没有官职,也不富有,甚至身体还不好,要起早贪黑地卖菜养活我和妹妹。但是他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很不同。
爸爸爱学习、爱读书。八十年代初他跟着电视学英语,其实他没有目的性,只是觉得多学点东西好。我家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是我家有上千本书,爸爸爱看书,每个月都带我们去书店买书,我们从小就觉得看书是生活中的应有之意。
爸爸爱好广泛,充满了好奇心。他养花、养鱼、养蜗牛……,还会木工、电工、瓦工……。他写得一手好字,经常一个人拉着胡琴自弹自唱,他甚至自己做了一个琵琶。我们家时不时地就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邻居们说我爸爸“除了生孩子不会,其他的都会”。
爸爸对生活始终乐观。爸爸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自己身体又不好,但是他从来不抱怨。我们家天天都是欢声笑语。每天晚饭时,都是我们一家三口聊天的快乐时光。以至于我不能接受在家吃饭时不说话,吃饭时大家聊聊天,那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呀!
有邻居来问爸爸教育之道,爸爸说“熏陶”。
看来爸爸真是深谙教育之道啊!
今天我才发现,我是多么地幸福、幸运!
四
我也要做孩子的起跑线。
我要怀着为自己打工的心态好好工作,理好财,为家庭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我要坚持学习,并学以致用。我重新拿起了英语,在打磨写作技能,还是一如既往地在看书。
我要坚持锻炼,首先从体型上不放弃自己。一星期去三次健身房,要一直保持20岁的身材,经常爬山、跑步。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就跟着我们爬到了香山顶,而且走的是健身步道。
我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坚持学心理学,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心态好了,对别人自然就宽容了。我慢慢地能欣赏儿子了,对他少了很多控制、指责、挑剔。跟他在一起时,我的感觉是幸福。
我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
我自信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对孩子的未来也就不再焦虑,也充满了信息。
五
我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这种能掌控自己、掌控未来的感觉真是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