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为人性

何为人性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05:05 被阅读0次

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  

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如何看待人性 

1、人性的概念 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

“性”字的本义,是人心中的生气或生来所具的心, 《说文解字》解释:性为“心中之阳气”,一般指人生来所具的本性,俗称“天性”。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天命,指自然给予人的决定不可变改的禀赋。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又说:“灭绝人性”,意谓人有由人这个类属所决定,凡是人皆应具有的、难以改变的本性。

西方学说中相当于人性的概念,有“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人深深隐藏起来的本质”等。  

2、被重视的人性问题 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若有,它是什么?是善还是恶?这是东西诸家哲人长期以来聚讼不已的问题。(1)儒家对人性问题特为重视。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众人有生来相近的共同人性,而因社会的习染,人格才有了千差万别。

《中庸》:以“能尽其性”(穷彻、发挥个人的性)为尽人(别人)、尽物(大众)之性,从而参赞天地化育之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

又解释说:“自诚明,谓之性。”以“诚明”(由至诚而具理性)为人性最重要的特性。 孟子说性本善,因不修养而有了恶。

荀子、韩非等则说性本恶,主张用政治管理、社会教化来改造为善。

告子则认为性有善有恶。 后来张载分人性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前者至善,后者为各人禀赋的素质,或有不善。

王阳明更从体用的角度,说性之体无善无恶,性之用为善。张,王二人之说,都受了佛教心性论的深刻启发。

(2)西方对人性问题也极其重视。 基*教说人生来继承有人类始祖所犯的“*罪”,又禀有“*灵”,实际上认为人性中有善恶二元。

费尔巴哈以理性和意志心为“形成本来人性的东西”。

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说人本性中有矛盾冲突的心理动力。

弗洛伊德主性恶论,说“人对人是豺狼”。

弗洛姆以自我意识、理性为人的本性。

第三心理学派的罗杰斯则说人性中本无恶。

(3)近现代西方学者还从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角度,深入探讨人性问题,或说求需要和愿望的满足为人的本性,或说人性只有人的生物属性,或否认有普遍共具的、不变的人性存在。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佛学与人性

佛学中的心性、佛性、自性其含义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诸家所说的人性。

这里的“性”,梵文原义为本来具有、不依他起、不变不改者。

《大智度论》卷三一解释说:“性名自有,不待因缘”。

同论卷八三谓:“诸法本生处名为性”。

《中论·观行品》释云:性名决定有,不可变易,如真金不可变。谓性为不依条件而独存,因而也就不变不改的东西,为诸法生起的本元。

智者《法华玄义》卷二释云:性以据内,自分不改,名为性。  

其《摩诃止观》卷五更详释性有三义:一不改义;二种类义,即各种属所具的特性,名为“性分”;三实性,即极实无过的理性——佛性。

太虚《性释》总结中印佛典中的“性”为本现成、不变坏、遍一切三义。

绝对意义上佛学看法与诸学差异从佛典中“性”之自存不依他、不变不改的含义来说,世间诸家学说所言具善恶属性、矛盾冲突、生物属性等意义上的人性,及儒家所言各人天赋的气禀之性,皆因缘所生法,非不变不改的东西,从严格的、绝对的意义上来说,都称不起“人性”二字。

佛学,尤大乘性宗之学,说一切人,乃至一切众生,都具有自存不依他、不变不改的本性,此即心性、佛性,此性虽真正称得起人性,但却未必被世间学说尤西方学说所认同。  

俗谛人性概念

然而,从佛法的世俗谛来看,儿童期以后的人,并不无属于人这个种类,尤其是区别于动物的普遍共具的特性,相当于智者所说“性”三义中种类义“性分”者,如自然主义伦理学所说对需要和愿望的满足、费尔巴哈所说的理性与意志,弗洛姆所说自我意识、理性等被看做人本性的东西。

其次,除断了烦恼的佛教圣者之外的绝大多数凡夫位人,虽然其人格、品性多受社会、文化条件的决定,但社会、文化条件,仅仅是形成人格、品性的外缘,外缘必仗内因才能起作用,作为内因,应有先天的、生来即具的因种,从各人的先天因种中,不难归纳出具普遍性的人类本性,即属于人类的“共相种子”,可假名为人性。

这种先天的因种,以佛法法相唯识学解释,即是众人心识共同的基本功能,尤其是阿赖耶识中所藏的“异熟种子”。

异熟种子由无量世的业行熏习而成,在今生遇缘而成熟结果,故名异熟。近现代生物学,人类学等所说由人类一代代的社会、文化活动所形成的遗传基因,可包摄于异熟种子中。  

另外,佛经中常说众生种种“性欲不同”。这里的“性欲”,不是现在所说男女两性的性需求,而是指由异熟种子所决定的禀性,即儒家所说气禀之性中的欲求、爱好。

人性即人之本能

在没有经过大脑思维分别和选择之前没有传统文化、文明或者道德的束缚完全是生而为人的原始本能。

电影《超体》提到 ,细胞会选择两种方式

永生immortality

繁衍 reproduction

人性最原始、最根本的,也正是这两点生物本能。至于那些现实生活中展露出来,人们总结归纳出来所谓人性上普遍存在的缺点,只是基于这两点不同形式的外在表达。

当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时,开始演绎的看似千差万别。但其底层又从来不变,异常牢固;人性本能,所有人全都一致人之初,不是善恶,而是生存和繁衍

人性缺点:

欺软怕硬 贪得无厌 欲壑难填 趋利避害 好吃懒作 顾影自怜等等人性。

包括其心性 一个人内在心性上的缺点:偏离当下关于过去的愧疚。

自责和后悔关于未来的害怕 担忧和恐惧。

简单归纳一句话就是:不安,不能安住于当下。

人性的复杂性

一个人的善与恶,可以同时并存。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人性的复杂就在于念头太多,可能随外界变化而瞬息万变。

人性的复杂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人有理性和动物性两重天性。理性推动我们向善,动物性使我们有负面冲动。  第二,人既有个体需求,也有群体需求。两者时常会发生冲突。  

第三,环境影响巨大。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第四,人性无法被完全控制。就算你表面纯良,暗地里也难免会有貌合神离的想法。  因此,我认为人性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可奈何的。我们不能轻易给一个人下定义,也没有绝对的对错,更不能期望一个人百分百内外统一。

人性不变

正是人性牢固不变,才是人身难道的关键;

因为人性稳定不变,人性才能加以利用 ;

因为人性恒久不变,人间剧本才得以正常演绎。

相关文章

  •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上联:人性何为 下联: 请教诸位朋友

  • 价值=用

    用的前提为他创或自创 用好则为人用用人、物用用物 何为人,了解人性,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 何为物,了解物性,自然物性...

  • 何为人性

    文章一:日本留学生江歌为救闺蜜被闺蜜前男友刺杀致死 去年11月3日,在日本东京留学的24岁青岛女生江歌在自己宿舍门...

  • 何为人性!

    何为人性?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自古就无定论,就像人们常说的农夫与蛇,农夫救了蛇最后蛇咬农夫,没有对与错...

  • 何为人性

    人性到底是什么?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后世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说人性善中有恶,有人说人性恶中有善,也有...

  • 何为人性?

    【百日共读day1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你以为一个人是好人的时候,但是他却办了一件坏事;当你以...

  • 何为人性?

    何为“人性”,从字面上上就可以引出来,人的本性即为人性,也就是人本来面目。当然这样解释有点儿笼统,人本来面目又是怎...

  • 何为人性?

    弗洛伊德说:“人之所以为人,首先我们是一个生物体,是一团血肉,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

  • 课堂有博大精深的思想

    课堂虽小,还真有不少博大精深的思想。大而言之,何为文化,何为人性,何为教育,何为人才?小而言之,如何创设情境,如何...

  • 2018-05-02 人心,人性

    昨天听《首席医官》,其中主人公说了这个一观点:“人心向上,人性向下”。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但何为人心,何为人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n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