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后来的我们》——生活启示录

《后来的我们》——生活启示录

作者: 秋水Q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09:16 被阅读256次

期待已久的《后来的我们》昨天终于上映了。我选的五点半的场,和上次看前任三差不多,大都是情侣。单单我独自一人,略显落寞。

影片时长两个小时,影片最大的特点是按回忆和现实两条线交替延展,现实是灰色的,回忆是彩色的。正如见清所说:“如果我们分手了,我的世界就没了颜色。”影片没有猎奇的情节,但每个节点都是泪点。因为抛出的每个问题都是沉重的。北漂的种种辛酸都浓缩在那一晃而过的镜头下,多少北漂者的理想被吃喝拉撒睡碾压?这些又不仅仅是北漂者的写照,而是所有底层人的写照!见清和小晓终究没能在一起,是因为见清一心想给小晓好的生活而压力太大?是因为他们出了问题没有好好沟通?这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

故事开始于除夕的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狭小的车厢里,小晓没有车票,见清帮她解围,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俗套的开头。小晓挤进大杂院,一路打着招呼进了家门。不远千里跑回来只为看看墙上的父亲。据她自嘲她的母亲一直走在换男人的路上。见清问她家里没人干嘛还回来过年?她那句“为自己回家过年找个理由”,一个没有安全感,无依无靠的女孩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后来的我们》——生活启示录

没有父母依靠的小晓漂在北京,她很孤傲又很卑微。她能喝酒,会打架,三个男人搞不定的事,她能搞定。她充分利用了她是女人的资源。为了能在北京有房子,她上各种男人,卑微到尘埃里。见清以为小晓找男人就是为了房子。见清为小晓打架进去,小晓最终选择了见清。待他俩恋爱后,见清想给小晓想要的房子,他不知道小晓想要的是一个家。

小晓原本的家不大,应该很幸福。可能一直都是父亲为母亲和她遮风挡雨,把她们保护的很好,以至于父亲撒手人寰,母亲无法挑起生活的重担。小晓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小晓的善良是家留给她的财富。春节期间见清在拘留所,小晓怕见清的父亲担心,到见清家过年,只为编一个见清不能回家的理由。知子莫如父,这些是逃不过见清的父亲的。小晓选择见清,两个人在一起,有你、有我、有我们,没有房子又如何?她会为捡到一个破沙发高兴,会为两顿饭不舍的打车。甘愿守着见清在租来的小屋里,犹如她的父亲和母亲过着贫穷而快乐的生活。

小晓的父亲不在了,导致小晓没有安全感,影响着她的择偶观。而见清和父亲相依为命,见清少了份温柔。他以为他买得起房子小晓就会回来,他就能让他的父亲过上好日子。当父亲和小晓都没有按他的意愿行事,他恼火!也直接导致他和小晓的分离。如果他情感细腻点,能听懂、理解小晓的话,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如果他们都能站在彼此的位置去想想,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后来的我们》——生活启示录

选择一个人,要理解她(他)、包容她(他),就需要去了解她(他)的家庭。

作家毕淑敏说:“幸福是一种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小晓需要的是感受,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想要的不多,恰到好处就可以。可是生活中,这个恰到好处却很难为之。两个人,一张网。网有千千结,还需我们谨慎对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来的我们》——生活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