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庭坚。
一、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波才动万波随,出自船子和尚"偈"语,"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 船子和尚名德诚,是唐代高僧和词人,他的《拨棹歌》中,有一首流传很广: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一波才动万波随,这句诗被很多人引用,除了元好问以外,黄庭坚也有一首《诉衷情令》用了这句诗。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一波才动,万波相随,表示事情一旦开端,只有不断发展变化。 那么元好问说什么“一波才动万波随”呢?
二、奇外无奇更出奇
诗歌,在唐朝步入顶峰。很难再出奇。但是到了宋朝,偏偏又奇外出奇。
记得以前微博大战时,新浪微博独占鳌头。我当时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感觉微博已经不会再有什么对手了,这类自媒体软件应该不会再出奇了。
没想到不久出现了一个微信,其特点与微博有很大的不同,很快风靡一时。当我们接受了微信以后,我以为微博、微信双雄并立,不会再给其他人什么机会了。
好像14、15年左右有同事跳槽,去了一个叫做“今日头条”的公司。当时感觉这是一个好奇怪的名字,但是多年以后,今日头条成了我使用最多的app了。
文学的发展,走到一个瓶颈期,也会有突破。所以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就诗歌本身来说,宋诗也有极高的成就,只是被宋词所掩盖。我们常常把唐诗宋词放在一起,忽略了宋诗的价值。
不过,元好问在这首诗中,对于宋诗求奇追险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且说,一波才动,万波相随,影响一大批诗人,走上了歧途。
三、只知诗到苏黄尽
苏轼、黄庭坚二人,是北宋诗人的代表。因此有“诗到苏黄尽”之说。
不过,结合“奇外无奇更出奇”这句,可以看出元好问这首诗应该对追险求奇诗风的批评。
例如苏轼用押险韵的方式体现其功力。熙宁八年(1075),苏轼密州所作的《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押险韵的代表: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二诗分押“盐”韵和“麻”韵,都是收字甚少的险韵。宋末方回赞许东坡,说王安石也想模仿,但始终画虎不能:
“偶然用韵甚险,而再和尤佳……虽王荆公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非坡公天才,万卷书胸,未易至此。
王安石一口气次韵的五首《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但是都被后人评价不高,认为其勉强凑泊而成。例如《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 其一 》:
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
抟云忽散筛为屑,剪水如分缀作花。
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
戏挼弄掬输儿女,羔袖龙钟手独叉。
《岁寒堂诗话》批评苏黄:
“子瞻以议论作诗, 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
张戒《岁寒堂诗话》批评说: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
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黄庭坚作诗求新求奇,常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并且喜欢造拗句 ,破除声律束缚。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以声律作诗, 其末流也, 而唐至今谨守之。独鲁直一扫古今, 直出胸臆, 破弃声律.....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评价说:
“黄庭坚喜作诗得名, 好用南朝人语, 专求古人未使之事, 又一二奇字, 缀葺而成诗, 自以为工, 其实所见僻也。故句虽新奇, 而气乏浑厚...
吕本中《童蒙诗训》中则提到:
“学古人文字, 须得其短处。……东坡诗有汗漫处, 鲁直诗有太尖新、太巧处, 皆不可不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也认可陈师道批评黄庭坚:
后山谓鲁直作诗, 过于出奇, 诚哉是言也...
并举黄庭坚的《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为例:
龟以灵故焦,雉以文故翳。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後生玩华藻,照影终没世。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这类诗歌,读起来太费力了。字有时都认不全,何况背后的典故了。
四、沧海横流却是谁?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言·序》:
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唐·杨士勋疏:「百姓散乱,似水之横流,今以为沧海是水之大者,沧海横流,喻害万物之大,犹言在上残虐之深也。」
孔子的原话是: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篇
周文王虽然不在,但是文王奠定的文明礼乐不是还保存在我这里吗?
元好问诗中的沧海横流,表示诗坛乱象。苏黄虽然不在了,但是诗坛乱象依然在。造成诗坛乱象的又是谁呢?当然不是周文王,而是苏黄。
“只知诗到苏黄尽”,只知到了苏黄,乃宋诗的顶峰,但是造成诗坛乱象的,不也是他们二人吗?
这是对于苏轼黄庭坚,所引起的“奇外出奇”的风气提出了批评。
结束语
苏黄才力非常人所有,他人(万波)相随学苏黄出奇,则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问题。在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中一些缺点,所引发的当时崇尚奇险、堆砌生典等不良风气。
有批评,自然有表扬,元好问批评求奇、弄险、雕琢的现象,反映了他崇尚雅正的诗歌理想,依旧褒扬所谓的“正体”诗歌。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