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之书》第五章听听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从旁观者的角度自我审视
1、身边的人是如何看待和评价我的?
父亲是对我是有所羡慕嫉妒恨的,他觉得我无所不能,像是一个早熟的大人。在我十岁时,父亲就告诉我,“你有本事就自己去闯,我没有能力和义务照顾你,我不会管你的”。在一个十岁的孩子看来,这样的父亲是邪恶和不负责任的,但作为一个儿子和成年人的视角来看,父亲何尝不是一个孩子,只有孩子才会说自己没有能力去挣钱,没有义务去养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他应对他父亲的模式,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拿来 应对自己的孩子,那肯定对十岁的我造成心灵的创伤。父亲对我的谩骂只有三句话“马勒戈壁、杂碎、喝血鬼”,这算是振聋发聩的三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但现在明白,这更像是谩骂他父亲的话,因为自己懦弱,只能骂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十岁的我。
母亲的评价永远是,“你要是能遗传我多一些,你还能聪明一些的”,“你做的很好,只是比我差点”。仔细想一想,母亲对我的评价和攻击,是一种隐性的,甚至比父亲的攻击更为恶毒。母亲对我的态度,情感上是儿子,功能上更像是丈夫。“我想帮你把孩子养到上初中,你们自己根本不会养孩子!”母亲斩钉截铁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母亲从哪里来的自信,好像母亲的角色没有当够,反过来却要剥夺我作为父亲角色的体验,真是天理难容。
妹妹对我的评价是:“你也是走南闯北,经多见广,怎么岁数那么大了还对咱妈言听计从?她虽然也聪明,但没有你想象说的什么都是对的呀?!”从妹妹的评价中,我看到了每个人眼中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认知,我用了很多年才有所领悟。
发小对我的评价是:“你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充满感性,不适合在企业上班,适合搞文学,适合搞写作,适合做自由职业者”。我似乎听到了发小对我的羡慕,或者新的视角的认知。
妻子对我的评价是:“我觉得你很优秀,做事情有闯劲,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同事对我的评价是:“想法多,思想活跃。”
2、对于他人的评价,你有那些反思和结论?
对于父亲的评价,他投射的是他自己的脆弱,他不是我爱我,是没有爱的能力,他一辈子就是个孩子,所以他才能够对一个十岁的孩子说:“马勒戈壁、杂碎、喝血鬼”。
对于母亲的评价,她投射的是自己的脆弱,她需要维持自己的自恋,所谓找了无能的父亲作为衬托;但她又想活出一个女人本然的样子,所以她控制我的生活。
对于妹妹,她投射的是自己的边缘化,父母没有给予她更多的爱,所以她对我有很多连接;同时,家庭也没有给她更多的压力,所以她对她的父母看的更清楚一些,也更独立。
对于妻子,她投射的是自己的被抛弃感,只有我这样内心也缺少安全感,需要在关系里面去成长的,渴望温暖和安全的才不会抛弃她,所以她更是把我的冲突认同为一种活力。
发小在温暖的家庭长大,按部就班,他不理解这种动荡背后的冲突,所以会觉得这种张力非常个性有力量。
通过他人的评价,我反思,每个人眼中的他人都不一样,都是自己的投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视角拿到现实层面去验证,去实践,且不可拿别人的教条当圣旨,特别是父母的话。
所谓知子莫若父,这句话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