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对于孩子到底是严格要求好还是放养教育好?
前面我们讲了,过度管制的教育模式,会让孩子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极度顺从,要么极度反抗,而生活中我们又见过很多放养教育失败的案例。
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设置合适的界限一旦界限合适,他可以给孩子创造安全感,
早期的安全感是一个人,长大后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面对社会要去挑战去冒险,如果我们内心深处不觉得安全的话,我们就很难去做一些冒险的,或者有挑战性的举动。
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比喻。我们可以把界限比喻成房子。房子是一个可以提供安全感的场所。界限感也是。
每个家庭住的房子不一样,家里人多就需要房子大,家里人少,需要的房子就没那么大,有钱的家庭买一个高档住宅,没有钱,住平房,也可以很开心。每家房子的大小户型是不一致的,这象征着每一个家庭的。界限和规矩,也是不一样的。
虽然大小户型不一样,但是基本的格局大致相同,每个家庭都会有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其实每个家庭在生活的领域都会给孩子一些界限,比如金钱方面,电子产品方面,或学业成绩方面,行为规范等方面
。
针对孩子的性格,年龄层次,或者孩子年龄的增长界限也是需要被修改的。
我们对于孩子的界限,就像家里的门窗,有的家庭窗户大一点,有的家庭窗户小一点。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如果孩子在进家门时没有对准人,而是撞到了墙,会有什么后果呢?孩子会感觉到疼,这就是他的后果。撞墙会有撞墙的后果,但是强不会指责孩子,也不会对发脾气,也不会跟孩子翻旧账,他不会跟孩子说,你看你这个笨蛋你怎么又撞墙了,他也不会说,你看你走了10次10次都撞墙,想什么都不会说。而我们人的话,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了界限,我们就很容易跟孩子算旧账,就会说你怎么总是这个样子,你怎么那么笨,那么这些就不是界限的内容了,所以有问题的不是界限,也不是那个强,问题在于孩子撞了墙之后,也就是违反了界限之后,家长对孩子的指责,贴标签,算旧账的语气
。所以家长会说对孩子的要求,到底是严格一点还是宽松一点呢?其实严格宽松都不是问题,就像你家的房子大一点和小一点不是问题,都可以,住人一样,问题在于,如果孩子撞了墙之后,这堵墙变成了一个吼叫的墙。
而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来说,当孩子撞了墙之后,家长会选择在墙上挖个洞,也就是破坏规则。时间久了,墙上都是一个个的洞,那住在里面的孩子还会感觉到安全吗?
所以对于孩子撞了墙,也就是孩子违反了界限之后,孩子是有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而如果这时家长去指责他,发脾气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孩子撞了墙已经够疼了,而另一个极端,如果每次孩子撞墙都要挖一个洞,久而久之房子不见了,孩子的安全感也就没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
。但是有的界限,可能需要很严格,比如说危险的地方玩火,玩电器都是不可以的。再会伤害到人性这方面的界限必须严格,但是有的界限呢,可以比较宽松,因为它不构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孩子的饭撒了一地,家长只需要擦干净地板,然后再盛一碗。
。所以对于界限是严格还是宽松,是要根据情况定的,规则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扭曲人去适应规则
另外,关于维持界限的一个重要的点在于,家里所有人都要共同遵守,没有谁有特权,界限面前人人平等。比如说大人说话,小孩听,这就是一个不平等的规则,也就不是一个好的界限,为什么只有大人说话,小孩就不能说话呢?真正的界限是,每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成员都仔细专注的聆听,也就意味着,孩子说话的时候,大人也在聆听,否则的话就形成了大人的特权,孩子就会有很多的怨恨和不满。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成人的,如果成人,因为是大人就搞特权,不遵守家里的界限和规则的话,孩子也会去模仿,一旦界限设置好,成人要首先去遵守。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或者孩子具有某些特点或天赋的时候,界限也要随之做出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