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36619/126dfd5886d787ec.jpg)
在网络时代,“反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造假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不论是上海女子跟农村男友回家过年,因年夜饭太糟而分手回家,还是前段时间的榆林产妇事件。网友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被感动,被扎心和期待反转。
但“反转”已经变成了一个太糟糕的词汇,因为它的背后可能是营销、利益和蹭热点,甚至调动网民的情绪。
今日在朋友圈,先看到的反而是支付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的“关于那组‘支付宝新文案’的情况说明”。
之后才找了这组主题是”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的所谓“扎心”文案来看。
支付宝的声明表示:该组广告并非支付宝的广告,支付宝品牌从未参与任何策划、制作、发布。
但很快,网易财经采访到了涉事16家基金公司的其中几家,其中一家表示“这个(策划)是蚂蚁搞的,贴近用户一点,联合推广蚂蚁财富号的“。此外,还有多家证实“是支付宝搞的”,“你觉得除了他们(支付宝)还有谁?风格如此统一”;“这个有共识了吧”。
根据报道,所涉基金公司已被支付宝方面紧急通知采用支付宝官方的口径。
作为媒体人,弄明白这件事其实不难。就像其中一家基金公司说的,“你觉得除了他们(支付宝)还有谁?风格如此统一”。这篇稿件又很快被删了。
不论这组文案支付宝方面有没有参与,他们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大概不是第一次阿里系的产品被推到风口浪尖,之前比如支付宝的“圈子”事件。虽然很喜欢支付宝对生活带来的便捷,也用过它里面的很多应用,包括购买里面推荐的基金。但就这两件事,真心怀疑支付宝背后是一只怎样的团队。
在“圈子”事件中,报道表示支付宝靠“大尺度”照片进军社交,但事实上“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更像是对芝麻信用分的一场营销。几天之后支付宝就正式道歉,并关闭了“圈子”。但早在圈子上线之时,团队就真的没有一个人发现有问题吗?这场干脆的道歉背后,支付宝团队发生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在在线支付上,支付宝和微信线上线下,明里暗里都争得厉害,也试图进入更多的场景,甚至令Apple pay难以在中国落地。再加上不断打着擦边球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网贷,这块蛋糕大家不止是想分一块,更像是想利用生态系统吃“独食”,至少是吃到更大的那一块蛋糕。
不论是网约车、外卖还是共享单车,龙头垄断的趋势和效应越来越明显。在线支付自然压力不小,但不论是哪个应用场景,更好、更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远比一场令人厌恶的营销战和公关战长远的多。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利用互联网,一个城市十岁孩子的知识量完全有可能超越边远乡村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甚至00后的电脑水平可能分分钟秒杀70后,甚至80后、90后。网络精准投放、网络营销、事件营销、社群营销等词不断的出现。都不用去创业大街,就在星巴克坐一会,很容易就能碰见创业者、微商和网络推广,互联网思维等词汇他们信手拈来。
但在这之后呢?在这片喧嚣之后呢?烟花划过天空,留下的是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