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是一部张爱玲封存数十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邵之雍”和“盛九莉”就是胡兰成和张爱玲,“蕊秋”是爱玲的母亲。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爱玲惯用的嘲讽口吻写出了她那个大家庭的纷繁复杂和她与胡兰成之间的怨侣情缘。
《小团圆》使爱玲裸化了,把一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张爱玲呈现给了读者;也更是把一个不幸的张爱玲呈现给了读者。
之所以说爱玲是不幸的,因为在她的童年,没有享受到连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享受到的家庭温暖。她的父母离异了。她父亲与她的交流仅止于偶尔把她叫到跟前,考她功课。她的母亲长时间在国外,与她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带着她过马路。当她母亲把手伸过来牵她时,爱玲竟如“触电”般,而她对母亲手指的感觉是像“细竹管”一样。可见,母女是如何的生分了。
爱玲的不幸还在于她成年之后,没有温暖的感情生活。究其缘由,大凡爱玲才华横溢,心高气傲有个性,而胡兰成风流成性。
每一个女人都希望有一个肯定她、欣赏她的知心爱人,爱玲也不例外。但所谓曲高和寡,爱玲不是《下里巴人》,不是《阳阿薤露》,甚至不是《阳春白雪》,她是《高山流水》。多少年来,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同性相妒;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并誉为上海滩女作家 “双璧”的苏青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爱玲的才华由此可见一斑。不同于别人的生长环境、卓尔不凡的才华、独特的个性使得爱玲属于另类、非主流的,她甚至恃才傲物、孤芳自赏。 “拣尽寒枝不肯栖”,她的心既有不肯随意栖息的孤傲,也有无处可栖的孤独。
但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影响爱玲一辈子的人出现了。《小团圆》里九莉是这么说的:“有人在杂志上写了篇批评,说我好。是个汪政府的官。”这个人就是胡兰成,而且从此就走进了爱玲的生活。爱玲的才情、智慧、气质令胡兰成倾心;而胡兰成也是一个有名的才子,悟性高,懂她,欣赏她。于是,爱玲视他为知己。他们陷入了热恋。在胡兰成与妻子离婚后,爱玲就和他结婚了;而且她爱胡兰成,可以不考虑他汉奸的政治身份。当然,爱玲向来我行我素,政治对她来说可有可无。但是,胡兰成风流成性,日本人投降后作为汉奸的他逃难到温州时还与其他女人有染。爱玲千里迢迢去看他,他感觉到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怒。那时,中国的一夫多妻制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废除,偏偏爱玲“不是数学上的一个点”,她“有长度阔度厚度”,她心高气傲,她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她不会去做他的二美三美,也不允许他的身边除了她还有二美三美。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感到与胡兰成之间“有五六个女人连头裹在回教或是古希腊服装里”,她这里指的还是胡兰成从前的女人,更不要说在她与胡兰成结婚后的女人了。终于,爱玲下了决心:“没有她们也会有别人,我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是的,难得是糊涂,糊涂难得!现代人也提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切以健康为中心;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但是,在排他性很强的婚姻生活中有几人能做到糊涂,有几人面对原则问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有才气、有见地、有个性的女子!
中国有句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许,这样说更确切:“女子无才便是福!”
不知道爱玲给她的自传小说取名为《小团圆》是否为了有别于私定终身后花园的落难公子中状元后的“大团圆”。事实上,她与胡兰成的姻缘是以悲剧告终的,根本谈不上圆满。所以,取名为《小团圆》,多少有点自嘲。
但是,爱玲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即使在后人眼里有许多的不值,胡兰成和她的恋情始终是爱玲一生中最灿烂的花期。因为,此生中,胡兰成曾经读懂了她;也曾经,她的爱情之花为他而绽放。就像现代流行歌曲唱的:“......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如此想来,小说被取名为《小团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欣赏*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摘自《小团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