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脑力工作者,特别希望自己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安静地做自己的工作,没有要开的会、没有要填的表、没有任何干扰,只求谁都别搭理我。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能回到从前就好了,可以安安心心的看看文献、做做科研、整理一下数据我也一直拥有着这样的奢望。
所以,当初我开始去关注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等等方面的技巧性的推文和书籍,希望能平衡好家庭生活和工作,我渴望工作上有起色,我渴望家庭和谐无比。于是,我收获了时间四象限法则、番茄工作法、列清单、吃掉那只青蛙、复盘等等理论及方法。手机上也装了有关的App,如滴答清单、潮汐等辅助工作,效率有了提升。但是,尽管在实践,依旧感觉自己怎么离着“有闲”的状态差那么远呢?然而,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有大段大段的不被打扰的时间。
#一书一践行#碎片式深度工作《整理的艺术4》里说:
时间越充裕,越容易被浪费。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那就是,正是因为时间短,反而更能集中精力学习。
不要把“不能长时间学习”当做消极因素,将其转化成“正是因为无法长时间学习,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积极思维。
所以,作为社会人的我们,并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学习,这真的是奢望。后来察觉到,有时候一天没有杂事专心想搞做的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专注个一两个小时就累了。并没有出现可以把这个“闲在的一天”都用在高效工作上。也许是脑力不够了吧。所以,自此转念,断了这个奢望,接受“碎片时间”的常态化。
然而,在我认为,碎片时间就是做零碎事情的呀,比如,背个单词,看会书,回复个邮件。可是,我是脑力工作者呀,我需要对着电脑,我需要专心的思考或者输出。碎片时间搞不定呐。怎么突破呢?
#一书一践行#碎片式深度工作读完《深度工作》后发现,原来我期望的这种状态就是深度工作呀。是的,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我们的工作产出、工作业绩来源于深度工作,而不是肤浅的工作。干扰多的很,这是又一个常态,但是关键是我自己要拒绝干扰,给自己营造无干扰的深度工作状态。践行且有效的点有:
1. 认知层面上,每天哪怕能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可以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而不是想着“就这么点时间,干不了什么大事,等有大段时间再说吧”。
2.每天让自己消失一段时间,包括离开办公室和断网关手机,让同事暂时找不到。事实证明,只要自己舍得“消失”,时间就是我们自己的。
3. 改换工作环境,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做出大手笔的投入。一天下午,专注两个小时后,感觉脑子里像塞满了石头一样动不了,但是当时才四点,回家尚早且不甘心就这么不干了,关键是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想干又干不动。于是装起电脑,步行半小时去了咖啡店,竟又专注了一个小时完成了任务。开心,哈哈。
整个过程下来,我想这也算是从术到道了吧?纠正了两个错误的观念,改变了认知,才真正应用起各种技巧,才有了得心应手的感觉。
#一书一践行#碎片式深度工作正如《量子思维》中所说:
我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我们不从心理上调整自己,即使换一万份工作,也不会有所改观。
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