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孩子曾对我说:“谁也别想用各种套路和名目来绑.架我的认知,哪怕是亲情和伦理道德!”我当时听了,火冒三丈,恨不得将教他的那些人撕个稀巴烂,但细想之下,很多人不用撕就已经这样了,何必再热情地免费发电一把。
最初,我觉得至少教育这个孩子的那些人应是被现实扭曲的“畸形儿”,或者说是个懦夫。但是当得知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就是寻常工作,且在一个规矩的轨道上被认为合理运行的时候,他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又变得让人感到无奈。这使我不能想当然地用“畸形儿”或懦夫这样的字眼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就换了一个新的表述:这些领着可观的固定薪水,既不为各项家庭开支窘迫,又不必担心养老的人们,缺乏养老时代的热情。
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都有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热情,他们的差别仅是程度上的不同。一旦他们选择投入,估计都很高——这份“幼稚”的热情可能来自人的天性;而另一部份“成熟”了的热情则有可能来自于他们现实的经济窘迫和对未来的恐惧。
我对于追求光明之类的豪语早就厌腻了,人不可能一直承受烈日的炙烤,阴影必须走进每一人,每一个社.会.阶.层。其中一些甚至是最.高级的社.会.神.舍的支柱;另一些则是金融世界的支撑和骄傲;还有一些在梦幻与才华的世界中拥有毋庸置疑影响力的人。
把玩一下手机,回应我的少有充满人情味的问候,而是百般无聊的信息和源源不断的广告,我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它们挑选出来。这很容易,制造它们的人和教育孩子的人一样,他们全都是懦夫。
如果我愿意,我能够在数天之内将大街上那些对未来的恐惧,对养老担心而不得不热情地从事打杂的中老年雇工成打的找出来。所以大家看,那些可怜人需要养老时代的热情,为各种利益而工作,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使他们保住了自己良好公民的声誉,以期获得社会赋予他们的未来享受养老的资格。而看不见的另一端,则获得了廉价收割到的这些可怜人所应得的报酬。
孩子不愿被干扰,并认为合情合理,这有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一现象,有很大一部份是前面所说的那些可怜人造成的,因为他们充满养老时代的热情,又要高调抹平对未来的恐惧,还要继续击鼓传花——协助某些人收割下一轮小韭菜,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增砖添瓦。
对此,我觉得最好的做法就是:中老年朋友们,想干就埋头干吧,不要再嘶喊了,不要再使用经济的鞭子去勒紧和他们一样可怜的人了。更何况,谁不喜欢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但事与愿违,很多人所付出的总是超过应获得的。欬,可怜而又可怕的养老时代的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