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问津下寺水库
下午却有一小会儿的时间,照忠交完表,我也恰好有暇。顺着正阳路一直往东走,穿城而过,沿雪山河直上,不久就到了下寺水库。
此处雪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雪山居中,北有马山,南接大山。马山有金马的传说。起初马山金马每天都到附近草山子吃草,晚上就到附近小河里喝水。谁承想被贪财的坏人知晓了这事,就想前来俘获这匹金马。金马在挣脱坏人捕猎的过程中丢掉了一只眼睛,致血流成河,虽然幸好最终逃脱了,但此后人们却再也见不到这匹金马了,据说至今仍能时常听到铃铛的声音。大山是此段山脉地势最高的,海拔428米,又称坛特山、檀特山,得名说因不一,可考者大约缘于佛教;而后来道教兴起,又名之曰大仙山,村人简俗而称大山。 三山连脉,以雪山最为景。
《嘉靖莒州志》称雪山“孤峰特起,涧水潺湲,亦胜景也”,又有“一山挑两县,十里不同天”之说。马山主要在沂境,大山主要在莒地,而雪山却横跨两县,而莒占大部。但此地离沂城近在咫尺,有开发便利,况流传雪山七十二景多在沂境;又有颇多人文迹存,如汉代大学者刘舰在此设馆施教,还有诸葛亮梦书、李逵杀虎、刘勰问学、关公磨刀、张果老铁拐李争炕等许多优美传说,更有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名篇《婴宁》,也出于雪山。据传,雪山上有婴宁巅,巅上有婴宁石,附近流传着婴宁的传说,蒲松龄曾在沂水望族刘南宅打工,据此创作了《婴宁》。
前年初春我们曾经登上过大山,新建有碧霞元君和观音的道观寺庙。当时导航报告已出市界,说明大山完全在于莒地。今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和照忠曾经沿景区南墙根爬上了雪山主峰,南向高坡处也有景区复建的寺庙,现在我们站在下寺水库的堤坝上遥望可见飞檐琉璃卓然于山林葱茏之中。至于下寺遗址,便是如今水库所在了,如今北岸尚有民间自建雪山老母院,水库下游正在筹建的垂钓园据说还能找到一些古下寺的残砖断碑。
总之,此处有山有水,风景迤逦,大约很早就为出家人辟为修行传教的道场。主要的据点便是雪山上寺、下寺,还有大山的庙宇,三座寺庙大体呈三角形布局,而已下寺最为历史久远。莒县大湖村人周兴南(1879-1947)《游檀特山记》载:“越东皋十余里,行抵山麓,幽谷深邃,大树盘屈,藤萝凌霄,含苞欲吐。岩之阿,涧之曲,石磴荦确,松柏蓊郁。就中佛殿数楹,清敝绝俗。乡人顾余曰:此善寂寺之故址也。”后来雪山顶上建了上寺,此处相望而称下寺。下寺即为善寂寺,其地理方位与周兴南描述的相吻合,檀特山乃雪山山脉最高主峰,地界属莒;而所谓檀特山善寂寺旧址现属沂界。如今东院村的村民大都指定下寺就在东院村水库处。据信善寂寺创建于佛教盛行的北魏年间,莒县浮来山定林寺东西辉映,并为六朝之名刹,盛极一时。
不管什么时候兴起的寺庙观宇,大抵都在那些年代革除荡平;新社会的信念催生的塘坝梯田又是另一番人间田园风光。宗教和信仰有时代性,历史上有礼佛的年代,也有毁佛的年代。平心而论,无论是宗教的兴衰还是文化的毁建,本质上都是社会在发展求变的过程中,人们安身立命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旧社会的庙宇为新时代的水库所替代,毋庸置疑是历史的进步。只是,就像现在这样,有专人巡守着水库的安全,有闲人在垂钓消遣,也允许有信众在傍边小院的香火供奉他们各自的诚虔,恐怕还是最好的和谐局面。
2023-06-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