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能提高写文章的效率?想挑战40分钟写好一篇文章?
跟我一起来试试以下几个步骤吧。
把主题植入大脑
一大早我就把第三课的内容看完、听完,明确了今天作业的主题,然后让潜意识开始工作。
我不去刻意的想写作业这件事情,但是,在我出门买菜,做家务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就像大叔说的有“灵感的小气泡”。
整理好框架
对于如何整理好框架,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一般有两种情况:
(1)从主题出发,很明确自己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
(2)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么先收集素材,再分类,提升,最后理清自己要讲的几个要点。
说实话,我经常是用第二种方法来写。比如听完大叔的课,我有一些想法,或者我觉得其中有哪些是要点,我马上记录在纸上。写完回看自己写的内容,对这些句子、词语进行分类,然后我总结出了本篇文章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阐述。
以上是从文章的架构来划分,从编辑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分为文字和图片。
现在的公众号或者网上的文章,甚至是我们现在正在提交的作业,大家都会配图。文字想好了,我会根据关键词来查找图片,或者在生活中搜集图片。
利用碎片化时间
曾经的几次作业我是用周末大半天甚至是一天的时间来完成的,不仅身心俱累,还对写文章产生了恐惧感。今天学习了大叔关于碎片化时间的内容,才发现了快速写好文章的诀窍。
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哪些是“碎片化时间”?每个人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不要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比如有的人该做的事情没完成,还整体瞎想、学别人,那就不叫用碎片化时间,而是把自己的时间都给“碎”了。
要先理清楚自己时间的分配情况,这里介绍一个工具—— a Time Logger ,它可以详细的记录你每天哪些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再来,用“每天重要的三件事情”工作法。先把你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列出来,把重要的、紧急的先做完,剩下的时间再分配做其他的事情。
接着,你再来仔细的想想:自己有哪些时间是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比如:等车?走路?乘地铁?
是不是所有不需要脑子思考的时间都可以当做“碎片化时间”呢?还有哪些虽然需要用脑,但是你已经熟练,可以一心二用的?比如做饭?
上午我边做饭边思考这篇文章要怎么写?顺便把需要的图片也整理好了。就是今天做的饭菜哈。我在等菜下锅的空余时间顺便把上一道菜拍了,还美化了一下,通过QQ发到电脑上存好,方便编辑的时候用。
整理好素材,就可以开始写了,我在手机上定好40分钟倒计时……
写到这里,我的闹钟响了,这篇文章大部分已经写好了,就差润色和修改错别字。用大叔教的方法果然写起来轻松好多呢。
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与否的区别是:
上周六上午,我用一整个半天的时间做第一次的作业,脑袋晕乎乎的,到了中午匆匆忙忙叫了个外卖。
今天,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我不仅愉快的写好了文章,还做了一顿营养的早餐和一顿丰盛的午餐。
文章精简有力,
我是元小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