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大叔关于碎片化写作这部分教材,我理解的碎片化写作,简单上来讲就是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完成写作目标,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人。这不,大叔的灵魂拷问是这样的:
真正的问题是人有没有办法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的工作?
或者说在碎片化时间工作模式下,我们怎样依然能够保持连续和整体化的思考,同时又不丧失对时代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碎片化写作这个部分,一个小白到高手,我总结需要提升的是自己的两个能力:
一、搭框架的能力
我们看大叔分享他的碎片化写作,轻松加一快,什么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钟+3分钟+5分钟……天呐,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专业积累,哪来那么多灵感?哼哧哼哧写两篇文章都感觉被掏空了。
普通人不是不懂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就像大叔的说“铺垫”二字,我们是“铺”的不够厚,“垫”起来就特别膈应。所以能够碎片化写作,关键功夫还是在时间利用的能力之上,首先要提高的是搭框架的能力,搭三个框架:
搭主题框架
这就回归第一课框架式写作。有没有自己的写作主题框架,每个主题有没有基础框架。有了主题框架,就更容易产生孕妇效应(也叫视网膜效应,意思就是当我们自己开始关注某种信息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相关的信息。但如果我们自己不关心这些信息,那么很多相关信息我们会视而不见),也就能够快速捕捉写作灵感、进入写作状态。自从我有了自己的初步框架后,我就感觉自己心里有很多空水桶,随时准备着要向里面装满水的感觉,不再焦虑自己当要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可以写,反而觉得能写的太多了,需要马上写起来呀。这就更加理解了大叔说的第一课值得用7年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
搭文章大纲
“写大纲也是一种框架式写作习惯”,写文章大纲=段落大意=写腹稿。利用这种方法我写了本次的复盘作业,写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不是茫茫然不知前路为何方的状态。给大纲添一段中心思想,再给中心思想做一个“扩句”练习,加上一点逻辑组织,再加上一点案例,妥妥滴,一段文字出炉了。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先完成再完美”的困局。那么平时写作,就需要刻意练习自己搭文章大纲的能力,在阅读一篇好文章的时候,也需要切换到回答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考试的模式,尝试找一下段落大意,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啥的,久而久之,这个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搭写作框架
也是写文章的结构套路。这个部分是我以往最忽略的,我曾认为一篇好文章不该有套路,现在我的理解不同了,有套路而不被套牢才是关键。写文如做人一样,终极追求是自由,但在通往那个终极目标之前,需要相对的自由,也就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是啥?就是写作框架了。这次我就收获了两个很好的写作框架,在这里要谢谢大叔。
框架一:
标题:标题就是写作灵感
开场:倒入背景
分享一个故事+一张配图
再分享一个故事+一张配图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一张配图
结尾:提出判断,引发互动
框架二(美国公共演讲问题专家查理德)
喂,喂(生动典型的案例画龙点睛,道出主题)
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
举例
怎么办?(最后一步,具体可操作一点)
二、时间管理的能力
碎片化写作,一边积累和提高自己搭框架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一边提升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这里我尝试着总结一下大叔的教授,也是三个部分:
一是“记录”
我们大脑的特点是念头很多却瞬息万变,稍不留神念头就飘走了,这就需要当我们有了一个让自己有点兴奋的写作念头的时候,立马记录下来。至于用什么工具记,就不用那么纠结了,印象笔记、幕布、石墨文档亦或是纸笔,反正是什么方便用什么,什么在手边用什么。常常我们觉得自己想的多做的少,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其实就是输在了这一步——随时记录优质念头的习惯和觉察。
二是“排程”
也就是大叔说的“找准你的碎片化写作时间”,计算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据我自己的实践,这可是一项做起来比看起来要难的事情,但确是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评估、实践和调整而不断提高的能力。
总之只要你愿意去规划,你发现在任何场合,只要你意识到你有几分钟的碎片化时间,你马上可以安排这些零碎时间完成一件小工作,而不是临时去想你能干什么。
而一旦你的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自由度就越高,你就能自由组合时间碎片完成不同的工作。
其实碎片化时间管理重点的不是时间,而是目标产出。
——秋叶大叔《碎片化写作》
大叔的碎片化写作法公式是这样的:
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我想就是他建立在长期的持续的自我排程中逐步形成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作为小白的我,虽然也会在写作上“排程”,却常常挫败感来袭,就拿这篇作业来说,我本计划用两个番茄钟(两个25分钟)完成的,到现在已经第三个番茄钟了还没结尾呢!唉……我还是老老实实评估自己的单位时间写作产出吧,初步评估一下:
时间长度我的单位时间产出
1~3 分钟:记录一个写作灵感
3~5 分钟:想一个好标题(建立一个标题库)
找一张和标题相关的好图片
编一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5~10 分钟:找一下与主题相关的素材
构思一篇文章的大纲
完成一篇少图文章的排版
10~15 分钟:完成一个开篇或一段写作
完成一篇多图文章的排版
15~30 分钟:完成一篇600字左右文章的写作
30~60分钟:完成一篇1000~1500字文章的写作
三是“执行”
也就是快速进入“心流”写作,我理解为当自己准备写作时也做到“活在当下”。大叔总结了五个关键给我们:
第一、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第二、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难度
第三、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个奖励,动机-激励反馈循环
第四、准备进入心流之前给自己一个按时信号
第五、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环境
我把这个答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换算成自己可操作的要点,那就是:
第一,问自己“这篇文章要不要写?”(要)
第二,要写的下一小步是什么?(想主题-列大纲-找素材-单段写作-整篇写作-排版分发-求反馈)
第三,每完成一小步给自己一个奖励,休息一下,吃一种水果
第四,心流暗号:番茄工作法,启动番茄钟,加上冥想音乐。突然发现有点繁琐,对环境和时间的要求比较高,这更加适用于大块时间。而碎片化时间,就利用智能手表,心流暗号可以是“嘿,Siri,计时五分钟”……
第五,设置环境:对于我,是桌面只有电脑、鼠标、鼠标垫、一支笔、番茄钟、一个本子的时候,效率最高。而碎片化时间就只能在环境上学会将就了,有的时候人生还是需要学会将就的。
碎片化写作,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挪用那句经典的话,写作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不过都是掌握了科学方法后的厚积薄发,而方法,大叔正在告诉我们,厚积薄发就靠个人了。
复盘的最后,用鲁迅的话勉励自己:
“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鲁迅
——2019.06.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