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她们的“选择”
我以前在《张桂梅校长让当全职太太的学生滚》的文章里写过:女性做家庭主妇,只要没人逼迫,是自己选择的,就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不过最近有几件事情让我有了不同想法。
先是我一位朋友的妈妈跟我讲了她的故事。
朋友妈妈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有机会考高中、大学,但是父母希望她顶替进厂,好早点出来养家。
到了谈恋爱时,她本来和一个厂里的同事,双方暗怀情愫。这时,家里介绍了一个体制内有官职权力人家的儿子,他自己也是安稳的公务员。她妈妈告诉她,找男人就是要找这样安稳可靠的。
于是她就嫁了。
婚后的生活倒也平静安稳,后来就生了我的朋友。这时工厂倒闭,她也下岗了。
倒是在下岗后,她找到一份销售的工作,第一个月就打破了公司的记录。她觉得那是她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当她的客户不断扩大,需要出差,孩子开始上学。她的丈夫劝说她,照顾孩子家庭才是她最重要的任务。于是她只好放弃了这份销售工作,在街道找了个离家近的清闲工作。
等我的朋友上了大学,朋友妈妈开始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
最近,婆婆去世了,又马不停蹄地来帮女儿带孩子。
阿姨对我说,我这辈子,好像都是为了别人活着,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第二件事,是看到博友艳君给荞麦的的一段关于婚姻的感悟投稿。艳君在我们号发过理财文章,链接在文末。
她关于婚姻的叙述比较长,总结一下就是:艳君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国内读博的男友决定去欧洲。于是她就辞职,和男友结婚了,去了欧洲。后来又因为老公的工作陆续变动,就逐渐把自己的事业搁浅了,生了孩子,孩子突然就变成了生活的重心。
以下是原文。有兴趣的可以回来细读。
|
|
对于以上这段陈述,有很多女性很有共鸣,说好像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就是被洗脑有个默认模式是:以男方职业为中心。
但同时也有人说,这是艳君自己的问题;她的老公已经很好了,婚姻已经很幸福了;是她自己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却把自己的发展不顺甩锅给老公和孩子。
要是早个五六年,我大概也会倾向于说她的叙述是在推卸责任。
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如果你再细看一遍我上边讲述的两个故事,她们属于两代人,年龄跨距大概有40年左右,但是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中都暗含着一个被我们社会、家庭甚至女性自己默认的选项:和女性自身的发展机会相比:丈夫更重要!家庭更重要!孩子更重要!
在这个选项下,我们认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一种最伟大而独特的女性品质。 于是,有时候,女性也会通过自我牺牲,获得被需要的感觉,获得社会认可和自身价值,她们在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甚至不自知。
在艳君放弃美国职业发展跟随丈夫去欧洲的案例中,有人分析说,她是学士,她丈夫是博士,自然他的机会多,把家庭作为一个利益整体看,自然是要以丈夫的选择为重。
首先,是不是博士就一定意味机会多,发展好,这是存疑的;
更重要的,在整个过程中,艳君自己的声音和选择从来没有平等机会!没有人有兴趣知道,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她除了理所当然要妇唱夫随,要做全职妈妈,她还有其他选择吗? 这些人中,甚至包括她自己。
我一直强调选择,甚至认为,是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我认为所谓掌握命运和自由就是可以觉察和摆脱来自于原生家庭、社会环境给定的限制,拥有自知、自主的选择。
例如:
能选择自己是跑起来还是躺平;
能选择自己是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Values Clarification》,书中提到了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选择。什么是选择呢? 选择有以下三个特征:
-
有其他选项
-
考虑过选择的结果
-
可自由选择
说白了,就是有得选,并且可以自己选。
当然,世界上大抵不存在完美的选择,但有没有选择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选择(复数),考虑过选择的结果,并能自由选择时,无论是怎样结果,也会不怨无悔了吧。就像有人说的:也许她当时不结婚也不一定多好。但,拥有选择权是一个人获得自身价值感和抵御痛苦的重要方式。
02、她们是否有选择?
文初的两个案例看上去女性都做了自己的选择。
但是,我们要去问,社会、家庭和自己是否给女性有选择,并可选择的可能性?
我们谈论女性领导力,常常谈到职场中女性的缄默现象,说女性不够lean in,缺乏自信,不敢争取表达的机会,在应该向前一步时往后退缩。但是,不久前看了德勤的一个针对全球5000人,中国500人的女性职场人员的调查报告后,我们要考虑,这些女性是否有lean in的选择?
|
|
女性员工之所以加剧流失,因为她们承担了主要的家庭照料责任 :
受访的10个中国女性中就有六个(61%)表示她们承担了主要的家务责任;
-
五分之一(20%)的受访女性承担了除子女外其他家属的主要照顾责任;
-
超过三分之一(35%)的 受访者在子女照顾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承担了主要家庭照料责任的受访者中,
-
有30%的人表示她们是唯一可以抽身照料家庭的人;
-
另外有15%的受访者表示她们的伴侣工作安排不灵活。
在这种现状下,工作家庭平衡的挑战似乎成为女性化专有课题。
如果一个妈妈出差一周,一定要思考,孩子谁带啊? 饭谁做啊? 衣服谁洗啊?
然而,一个爸爸出差,大部分不用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谈论女性的成功,模版似乎常常是生活和工作平衡,事业和家庭兼顾的“神女”。
这些看起来是社会文化的外部壁垒,往往内化成为女性内在的自我障碍。女性在面对冲突的选择时,因为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神,自然地退后一步,把机会让给其他重要的人:丈夫、孩子甚至是团队成员。
传统的女性责任和角色分配中,女性要获得社会价值,就要嫁得好,获得一个诰命夫人牌匾;要生得好,母凭子贵,儿子长大后,感伤“幼承母慈,长承母训”,为母亲建立牌坊。
|
|
即使在现代社会价值观中,女性的成功很多来自于来自于“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比如曾经刘X东身后的章奶茶。在目前高流动性下,男性出去打拼,干翻世界,女性照顾家庭和孩子,终于人类又进化到了原始人社会分工下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我其实挺理解鸡娃妈妈的。当养育孩子变成女性的另一份全职工作,鸡的娃就是她们的业绩,她们的丰碑。她们必须得鸡,否则无法justify自己的生活价值。
这两天,我也追了下热播剧《叛逆者》,挺好看的。朱一龙演的林楠笙和童瑶演的朱怡贞,在学校舞会有段对话:
|
|
快一个世纪后,女性仍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何诚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愿望、梦想和野心,敢于和公司、和生活伴侣讨论这些梦想和选择,各方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全部由女性来承担。
当女性能自省自己的愿望,甚至脱离社会的期望,不再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丈夫、家庭、孩子的后面,似乎也是一种近乎反叛的行为。
只有我们看到女性有平等的选择权,我们才可以说👇
|
|
欢迎朋友们分享你的故事:
你曾经作出的重要选择是什么?
你是如何做的选择?
参考资料:
《2021职场女性调查报告》:新冠疫情增加中国企业女性员工流失风险. (2021). www2.deloitte.com/cn/zh/pages/about-deloitte/articles/pr-women-at-work-global-outlook.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