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说雾霾未散,徐霞客躺在床上很久也没有起身,等早餐过后才起床。雾气还是忽散忽来,他于是打算先去寻找风洞石柱。
往下走了三里,逐渐看到两边的山都是茅草山脊,没有崖壁山洞之奇秀。远远地看见香炉山顶在雾中时隐时现,而它的半山腰还是一样浓雾弥漫。徐霞客猜想风洞石柱还在二三里之下,恐怕一时也难以找到,并且他怀疑是道士粉饰哄骗之言。即使是找到,恐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于是他仍然返回山顶,再次到茅庵吃了中饭。
接下来徐霞客对武功山优美奇秀的景色作了一番描述。《江右游日记.初四》中记到“三里稍下,度一脊,忽雾影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所谓千丈崖。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隤北而下,如门如阙,如障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耳,平铺其下,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若先之笼,故为掩袖之避,而后之开,又巧为献笑之迎者。盖武功屏列,东、西、中共起三峰,而中峰最高,纯石,南面犹突兀而已,北则极悬崖回愕之奇。”走了三里稍下些,穿过一山脊,忽然从雾影中看见武功山中峰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与高峻的石柱,它们看起来上插云霄之中,下至深不见底的谷地中,这就是千丈崖。成百座山崖丛密耸峙,缠绕交错,高低不一,凹陷的山谷和突起的石峰相互掩映。往北直下,如门如宫阙,如幛子如楼房,直下到山谷,尽都是密密的树木,纷乱的杂草,平平铺落在深谷中。然而雾气还时时笼罩着山崖,等走到它们的侧边,雾又忽然散开,好像之前雾的笼罩,犹如是故意用衣袖遮面以回避客人的女子一样,然而后面雾的散开,又像是莞尔一笑欢迎客人的女子一样。大概武功山像屏障一样横列着,东边、西边、中间总共耸起三座山峰,而中峰最高,顶上都是石头,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却极尽山崖悬空直立,曲折盘绕之奇美。
徐霞客发出了感慨之声,“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即由此而雾不收,不几谓武功无奇胜哉!”假使不经由此路而走大路,就是经由此路而大雾不散,不是要说武功山并无奇异美妙之景观吗?
“至是海北俱石崖,而北尤崭削无底,环突多奇,(脊上双崖重剖如门,下隤至重壑。)由此通道而下,可尽北崖诸胜,而惜乎山高路绝,无能至者。”到此处南北都是石崖,而北边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峭深不见底,环绕突兀有许多奇妙之景(山脊上有两座崖壁层层破开如同门一样,向下倾坠到重重深谷中)。从这里通道下去,可以尽览山脊北崖的各处美景,可惜山高路绝,没有人能够到达那里。
徐霞客至此到达西峰,至二仙洞,又至九龙寺。寺里西边寮房的僧人留他住下,他看雾渐渐散去,便坚持要走。这一走,才有了后来投宿时的冏况。
“出峡至卢台,始有平畴一壑,乱流交涌畦间,行履沾濡。思先日过相公岭,求滴水不得,此处地高于彼,而石山潆绕,遂成沃泽。盖武功之东垂,其山乃一脊排支分派;武功之西垂,其山乃众峰耸石攒崖,土石之势既殊,故燥润之分亦异也。”走出峡谷到卢台,开始有平坦田块的谷地,纷乱的水流交错从田畦间涌出,我们的行李鞋子都被打湿了。回想起前天过相公岭时,想要找口水喝都难,这里地势高于那里,而这里石山间溪水环绕,就成了土壤肥沃的地方。大概是因为武功山东垂的山是一条主脊分出若干支脉,武功山西垂的山是众多山峰耸立,山峰上石头突兀崖壁矗立。泥土,石头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湿润燥的情况就有所差异了。徐霞客对相对地势高却有水作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时徐霞客想要投宿了,但遭到“欲投托宿,各以新岁宴客辞。”他遭遇到各家以新年要宴请宾客的推辞。“方徘徊路旁,有人一群从东村过西家,正所宴客也。中一少年见余无宿处,亲从各家为觅所栖,乃引至东村宴过去,得留止焉。”正当他绯徊在路旁,有一群人从卢台村东走到村西一户人家去,他们正是要宴请的客人。
徐霞客这个年怎么过的(1636年除夕一1637年初十)初四日这中间有一个好心的少年看到他无处可宿,亲自到各家为他寻找住的地方。最后把他引到村东已经宴请过客人家中,得以留宿,这一天徐霞客行程三十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