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读书会下来,两人聊天到多人围观,感觉很平静,内心助人之心或者想要脱口而出的状态时而有时而平静,感觉自己可以在中正的状态,回到自己存在的感觉中,不会过多跑到他人的言语之中胡思乱想。
在交流过程中,产生那么一个让我非常激动的念头,我不会被这个案例困住,我可以自由发挥了,我可以想分享这个部分,也可以分享其他的内容,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困住而内耗自己。
非常感谢对方的支持和看见,带来了朋友来听我们俩的交流,总结的部分是:
1、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其实跟父母没有什么关系,是孩子的事情;
(这个点,我也想了好久,最近才“通”!)
2、再次分析,如果学习成绩可能到一定程度引发老师的关注,找家长去开会聊天等等,这个部分会跟父母有关系;
3、永远改变不了别人/孩子,除非他们愿意改变;
4、能做好的只有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管不了,然后再看看我能做些什么可以协助影响他人的事情?分享我的经验,而说教;提供想法,而不是强加;提建议而不是说要求。同样不能反复说,就叨唠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是什么?
价值观:生活方式、对衣服的品味、交友选择、审美偏好、道德、政治信仰、人生目标、个人习惯等等。
很多孩子认为在这些场景之中,没有改变行为的理由——即便他们同意使用第三法跟父母开始了协商过程——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些特殊的冲突中(价值观冲突)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对他们父母的生活产生具体而明确的影响。
例如:留长头发、化妆的程度、穿的裙子很短、裤子很多洞洞、戴耳钉等等,对父母并没有具体的影响
可是,父母还是想让孩子“听话”,希望孩子接受达人的建议。他们必须自己学习,按照父母的那一套来操作。书中强调的是,孩子已经足够大了,从现在开始,这就是他学习的方式。
P.E.T.的信条说道,我们的关系可以永远是健康的,因此关系中的双方都满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能够成为的人,我们可以继续带着彼此的尊重和关爱,在友谊与和平中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