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7-2
【原文】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等到壮年了,血气正刚强,戒谨于争强好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戒谨于贪得无厌。
【思考之五】“好斗”的内涵及背后的见解是什么?
“斗”,本是盛酒器具,又用作计量工具,后引申为计量单位。“鬥”,象形字,甲骨文指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后用“斗”代替,有对打、比赛胜负、争胜等义。《四书解义》曰:“好刚使气,无非一朝之忿,匹夫之勇,此而不谨,或以酿祸,或以轻生,君子当此,不敢有好勇斗狠之失。”
斗,不一定要跟人家吵架,才算“斗”,而是执取自己正确,想要改变他人和外境,从而获得快乐的一种见解和心理斗争的行为。
本章的“斗”,不仅指打架斗殴,也指精神上的斗,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家里外面都争强好胜,一定要打败谁、击垮谁、盖住谁。
为什么壮时好斗?一是生理因素,血气方刚、内心澎湃,气势胜,抑制不住;另外,人到壮年,发现自己只要奋斗,就可以在事业、家庭、名利等各方面有所建树,底气就足了,底气一硬,就滋生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毛病,拼命证明自己对、自己强。还有一点,可能是太过自卑,因早年遭遇过创伤,所以要拼命证明自己而处处表现要赢过别人。
【思考之六】我们应该与谁斗?为什么?
“戒斗”,不是说做个老好人、“乡愿”,没原则没目标,而是斗要有正确的方向。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是没有任何可以与之争斗的事情,如果要有的话,就是射箭了。即使是比射箭,也先要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比赛完毕后,揖让后下场,再坐下来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中庸》引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个射箭,好比君子为人之道,如果没有射中,那就反思自己。
在儒家看来,世间没有可争斗的事情。有人比我差,我帮助他,既自利又利他;有人比我强,这个目标我达不到,他达到了,正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鼓励了我。
君子之争是反求诸己,和自己的缺点斗,那就怕你不斗。这种斗赢得越多你越完善。戒斗不是不积极争取,相反是为了努力做好自己。一位大德说:“我们真正要斗,不是跟别人斗,要跟自己斗,跟自己的烦恼斗,跟自己的坏习惯、恶习气斗。”所以,“斗”的目标不在外,而在内,真正的强者,不是征服世界,而是战胜自己。
胡居仁说:“立得志定,操得心定,不至移易,则学自进。”不与俗人争利、不和文士争名、不和无谓争闲气,才能排除干扰、锁定目标、一门深入。真正的勇士是跟自己斗,跟自己的错误见解、错误习气斗,跟自己的烦恼斗。因为苦乐的因,不在外境上,而是在我们自心的无明上、私欲上,需要我们反躬内省,在自心上完成这个离苦得乐的操作。
【思考之七】老人为什么易生贪欲心?
“得”,就是贪得。《皇疏》说:“年老像秋冬,秋冬为阴,阴体敛藏,故老耆好敛聚,多贪也。”“秋收冬藏”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人似乎也不例外。《义疏》:“年五十始衰,无复斗争之势,而戒之在得也。”《论语注疏》曰:“血气既衰,多好聚敛,故戒之。”《集说》:“至于老而血气衰矣,色与斗无足逞矣。日暮途穷,忧感百集,则贪求苟得之心胜矣。”
贪不一定就是贪钱,贪生、贪功、贪权、贪宝物、贪田产都是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是“得”,得到了生命、得到了父母的关爱,接着通过学习得到知识,靠努力得到财富、事业,结婚得到家庭......整个人生都在“得”,以至于习惯了“得”而忘了“失”的存在。老年则离“失”越来越近了,眼看前半生引以为傲的成就、财富、健康都逐渐离我们而去,马上要被排除在世界的成就之外了,就会不安。因为一生都借由外界的认同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万物的的凋零,老年人就越发没有安全感了。很多官员的贪腐现象往往发生在退休前的那个59岁,于是也就有了职.务犯罪常见的“59岁现象”。
人的血气从“未定”到“方刚”,再到“既衰”,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因为血气的变化而容易引发三种不良的心态——“好色、好斗、好得”,夫子指出不同时期的警戒,教我们善巧规避人生不同阶段的错路。知道病,就是药,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反省改过、完善的过程,早预防,勤改正。戒色、戒斗、戒得,虽言养身,实兼修德。
我们对五欲的享受,随着年纪的增长,血气的衰弱,都会逐渐下降。贪恋五欲,不仅不会给我们的人生划上圆满的句号,而且会带来既伤身体又伤精神的严重后果。
【思考之八】如何理解“老”的内涵?
《王制》曰:“五十始衰。”《曲礼》曰:“七十曰老。”什么才是老?不想学习,不想进步了,生命停止成长了,就是“老”!我们的物质生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规律,再辉煌的舞台终有谢幕的时候。但我们的精神生命,心灵成长,不达至善,是永无止境的。孔子就是最好的典范。
《集注》引范氏曰:“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
如果我们以“志气”引导“血气”,那么虽然身体老了,退休了,但身退心不退,甚至还可以勃发第二青春。过去为了生存,贪求五欲,身不由己,现在退休了,可以有更多的自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譬如,弘扬圣贤文化,弘传圣人经典,将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后学者,就是在为往圣继绝学,为中华铸魂,为人类留下最后一口元气。这样的老年,虽然血气既衰,但志气更强,是不是我们最想要的人生呢?
孔子根据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戒色”“戒斗”“戒得”。其实在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三戒”齐戒,并非只有一戒。而做到“三戒”的核心是“立志”,即培育志气,引导血气,以此贯穿人生始终。
少年立志看长远,打好人生的根基;中年不断克己复礼,学习成长,增长智慧,涵养德行;老年以坚固志气消弥血气,行有所止,欲有所制,以义理存,不为血气所使,年龄越大,品德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