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72476/27e69c115d0d54e3.jpeg)
《费得里奥》是贝多芬写的唯一一部歌剧,因为停留时间有限晚上给自己找点娱乐,就买下了Fedelio,当然买的时候看了一眼是贝多芬的歌剧,虽然从来没听过,但想着就算不如莫扎特的好看,就当听一场音乐会也不错。这种心态我每次听歌剧的时候都会有,但也从来没有一次真的是只是听音乐。
关于歌剧本身的介绍网上很多,对于这部歌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在德语国家以外很少有演出,我也是这一次在官网上看到后才知道。说实话在决定买票之前我还是犹豫的,毕竟之前看的都是特别有名的剧,可以附庸风雅一番,但当我看到德意志国家歌剧院官网上写给观众的一段话之后,我就决定买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2476/b92bead8c744d6cc.png)
最后那句话特别打动我,Every viewer, however, must find their own answers, for an evening at the opera leaves each of us with different feelings and thoughts。的确任何体验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别人无法感同身受,对于一部剧的评价,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会完全相同。即使是一部大多数人评价都不好的剧,但只要你喜欢,别人的评价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况人们的观念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以前推崇的精华也许是现在的糟粕,网络社会中更是常见事件反转,此刻是这个立场的人下一刻立马转换方向,这都是太常见的事。
进入座池之后发现真是座无虚席,大部分是年长的人,但也看到了带着小孩来的年轻父亲。从观众就座的习惯来看,应该都是经常来剧院的人,一排中边座的人都会在旁站着等中间座的人都进去了再坐下。来看的人至少都不会讨厌这部剧吧,而且我还看到很多银发人士,我相信他们大多数人肯定看过不止一次。我事先也没做多少功课,知道个大概内容,歌词也听不懂,英文字幕也看不到,这样状态反而让我不得不用心去感受和音乐和演员表达的情感。
从感受和有限的音乐认知上来说,这剧身上贝多芬的特点很明显,音乐上一听就明白自不必说,当然我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内容上从演员的歌唱中,有一股浓浓的与命运抗争的不服输的劲。即使听不懂在唱什么,但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和声音中,是能感受到这一点。经历过艰难的一年,看到这一幕时被深深地打动,生命的韧性在主角身上闪闪发光。话说回来,这又是个人的体验,别说没在现场一起听无法感受到,就算坐在同一个物理空间, 感受到的也会不是另一番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2476/562c8bdd323d71f9.jpeg)
我想,能够一直演下去的剧一定是给观众在精神上带来莫大的养份,从中汲取到了力量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以前,我也是觉得看剧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但上面的这段话让我明白,艺术的力量选超我的想象,观剧的过程也是我们在寻求生活意义的体验,而这样的探索最终还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回想自己看各种剧的体验,即使我的出发点只是想简单地休息一下,不想生活中的事,但客观上我每次看完之后,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好像烦恼也少了很多。看剧对我来说是精神世界的能量补给站,而我从最初跟风看名剧,到后来慢慢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剧,到一些小众的剧目。这中间获得的快乐,我现在暂时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想起我本来要看的一场昆剧,一直推迟到最后取消,内心是深深的遗憾。那是一场老中青三代一起上场的演出,没机会看到真的特别可惜。想起前几年在绍兴路上有昆剧周周演,一个下午演四场折子戏,票价还特别亲民,这是我一段苦闷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快乐。里面演的不止是《牡丹亭》这样的广为人知的戏,还有《盗库银》这样的刀马旦武戏。在看不出名的戏时,注意力会集中到剧本身,而不是像我第一次看名剧的时候,内心异常兴奋,具体内容都没好好体会。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看剧是我喜欢的放松自己的方式之一,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对不同的内容反应也会不同。但无论什么方式,追求生命的意义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即使是欣赏艺术,那也是的感知自己内心的法门之一,并不是我们自己本身。也不是看过多少名画,去过多少博物馆,看过多少名剧,我们就必然会发生变化,而是通过这些去照见我们自己,把这些东西内化到自己身上,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所改变。
这次看一部陌生的剧让我更多地用心去感受音乐和歌声,也让我知道,个人的体验和观后感不是去考试答题,不需要有标准答案。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过程中哪些点触动到了你,为什么会被打动,从而去更深地探索自己的内心,接纳内心深处的自己,最终的目的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