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阁·主题读书征文
试析《倾城之恋》和《弃儿》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试析《倾城之恋》和《弃儿》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00:12 被阅读0次

张爱玲和萧红都是民国时期的才女,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受过教育,从富贵家庭逃出来的女子,前者从北京、上海、香港生活一直有保障,后者从呼兰河、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重庆、香港,一直在流浪,几次落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居无定所。这形成了两个人创作风格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分析《倾城之恋》和《弃儿》可以看出她俩鲜明的个体风格。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上海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两个情场高手你来我往斗了好几个回合,正当白流苏准备认输之时,遇到日本对香港大轰炸,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范柳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毅然去救白流苏,两人终于有了倾城之恋。

《弃儿》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被富家子弟遗弃的芹,无钱、无家、无职业、且怀着孕,被旅馆扣为人质,要她还欠下的巨额债务。她写信给报社求助,倍力想救她,但他同样身无分文。恰好此时城市发大水,生死存亡关头,在倍力的救助下,她得以跳船逃生,困境中经历生产,弃儿,然后携手并肩向前。这可算是萧红的倾城之恋。

一、白流苏和芹都是有反抗意识的新女性

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敢于不顾家人的反对而离婚,在前夫死时也不肯顶着妻子名头去争产,宁愿在娘家受白眼。可见她是个有反抗意识的女子,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婚姻。

芹是从封建家庭逃出来的女子,遭到富家男子的欺骗而同居,而怀孕,而欠债,而被扣。在走投无路之下也不肯回头,而是力争自救,也是个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女子。

前者虽然遭白眼,起码还有个妈在,还有个娘家可以暂时落脚,不至于有衣食之忧,不用自己出去做工赚钱,她所受的苦大多是精神之苦。后者是天地之大,无容身之所,除了自己手中有支笔,真的是一无所有,物质上精神上都在受苦。前者虽然反抗自己的婚姻,但没有和家庭决裂;后者和家庭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前者是正式离婚而没有小孩子,后者是未婚同居而怀孕。所以后者比前者更前卫和勇敢。

二、倾城之灾的爱恋追求平等

白流苏在香港举目无亲,她是抱着能够赢得范柳原的爱情的自信下,勇敢地离开上海的。她没有想过一旦失败将面临更加不堪的处境,在受到他的冷落的情况下,她并没有低下自尊的头去乞求爱情,而是作好了回上海的准备。这种自尊自爱的品格得到范柳原的尊重,危难之时,人人逃命的时刻,他想起孤单的她,感觉到她需要他。他也害怕,需要她的温柔和坚强,这是一个值得他爱的女子,是一个可以共渡难关的亲人。

芹在哈尔滨也是举目无亲,她渴望有人解救她,但她不会以自己的身体为交换条件。她向报社求救,相当于向媒体呼吁,得到媒体人倍力的帮助,倍力是个热心的进步青年,对冲出旧家庭的觉醒的芹充满了好感,在灾难中俩人抱团取暖,倍力东奔西走筹措医药费,芹在医院狠心地把婴儿送人,两颗心产生了共鸣,携手走出了医院,走向未来。

两个男人都以解救者的身份出现,正说明在当时社会,女性还是弱势群体,想在社会上立足非常困难,还是需要男人的爱护。如果女人枉自菲薄,那就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平等可言。

三、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各有千秋

张爱玲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小说的起承转合非常流畅,《倾城之恋》从白流苏离婚回娘家的处境写起,全家人都嫌弃她,怕她在家吃白食,这个家她一刻也呆不下去了,她要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已嫁出去。接下来她在舞会上卖弄风骚吸引范柳原,冒险赌上自己的未来,跟着范柳原去香港,两人斗智斗勇,白小姐快完败的时候反转,香港大轰炸,炸出了两人的爱情。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贴切,人物性格鲜明,感情委婉细腻,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萧红的小说是散文化的,不讲究起承转合,往往以景代替情节推进,觉得情节上漏洞百出,比如芹为什么没有家人,为什么倍力会把怀孕的芹当爱人看待,为什么倍力会那么穷都没有给读者交待清楚,给人很突兀的感觉,情节推进也很粗糙。但她的思想性很强,她为受苦受难的广大女子发声,笔下是一个遗弃孕妇,遗弃婴儿的社会,是吃人的社会,女子必须觉醒,社会必须改变。

张爱玲笔下有小资情调,更关注的是人性,她也注意到女性的生存状态的不公平,但主观上不予批判,男女人物只活跃在证卷、商界、舞场等远离政治的场所,包括她自己的爱情,不管是不是汉奸,只要他有才,待她好,她就爱。

四、作者经历决定作品格局

钱锺书曾经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这句话是不对的,作者的经历构成他的见识,他的见识构成他的思想,了解作者的经历,就能理解他的作品。

张爱玲的经历很简单,虽然逃出父亲的家,但一直和三姑住在一起,她的母亲是留洋的女子,思想解放,行为前卫,所以在她的心里,女子结婚离婚很正常,一辈子不结婚也正常,女子无需依附男子而活。而且她生活的圈子相对封闭,只限制在精英圈,对贫困女子的生活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她作品里的女子都是中产阶层的女子,这些女子生活中最大的内容就是社交舞会,谈情说爱,家庭内斗,也就决定了她关注人性中贪婪、自私、傲慢、偏见,而不是去关心封建礼教,社会不公、女性受压迫等社会问题。

萧红的生活一直处于不安定之中,心里始终没有安全感,她周围没有一个独立女性,都是男人的附属品,所以她既不满男人对女人的欺压,又离不开男人。所以她能把目光从男人身上,扩展到整个社会,敏锐地观察到女人的悲苦受封建礼教、民间习俗、社会制度的迫害,她模仿鲁迅的写作风格,用笔尖解剖社会,所以每部作品都有阶级的迫害,战争的苦难,男人的霸道、女人的麻木,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五、结语:

张爱玲和萧红都是天才型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艺术性很强,萧红的作品思想性很强。读张爱玲爱到人性的善恶美丑,读萧红感叹社会的黑暗的人民的抗争。

相关文章

  • 试析《倾城之恋》和《弃儿》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张爱玲和萧红都是民国时期的才女,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受过教育,从富贵家庭逃出来的女子,前者从北京、上海、香港生活一...

  • 关于后四十回(3)

    01 思想性 上篇写了后四十回的艺术性,正是它的艺术性奠定了它“正牌续书”的江湖地位。 但是从思想性来看,就差强人...

  • 第一炉香

    春节在家无聊,读了张爱玲的相关小说,《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和《倾城之恋》等,《倾城之恋》之前读过,有点印象。这...

  • 《倾城之恋》‖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情

    《倾城之恋》‖虚无的人感受不到真正的爱情 ——陈思和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表达了一种深爱只是为了谋生的婚恋观。...

  • 《倾城之恋》 张爱玲

    进入高中后,逐渐喜欢上了张爱玲,高三是迷恋上了张爱玲。最近刚读完她的一篇《倾城之恋》。 最喜欢《倾城之恋》首段和...

  • 浮华转身 爱恋纠缠

    不觉秋已近,倾城之恋也仅仅读了倾城之恋,不曾想所谓倾城之恋竟是那寥寥几笔。其他附和着收进倾城之恋成此厚重一书...

  • 倾城之恋读后感

    此倾城之恋非彼倾城之恋。 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小说 让我意识到“倾城之恋”的意思原来是在一座城市被战争摧毁的基础上...

  • 白流苏范柳原:倾尽一座城池,不如好好吃顿晚饭。

    我读《倾城之恋》的时候,大概和祖师奶奶写散文的年纪差不多大,15岁。 那时候看《倾城之恋》完全是凭着感觉的,对人性...

  • 复生——浅析《湖底》

    优秀的小说,往往兼俱可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读罢令人意犹未尽。推荐阅读@芦花法师[https://www.jian...

  • 倾城之恋 :惊世 现实

    最爱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今天偶然翻出之前看周润发版《倾城之恋》的老照片,有感而发,以此致敬《倾城之恋》。 谁,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析《倾城之恋》和《弃儿》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us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