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兩位互聯網大咖的消息——《马云:网上90%的评论都是“精神大便”》與《早說》(來源同在《聯合早報》)。
第一篇大意已經在標題中了。馬先生稱“网上各种水军和谣言就是精神上的排泄物”。深以為然!他又說,“今天的年轻人离不开网络,今天的互联网正在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学校,要传递正能量,传递事实,传递真实。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可持续发展,这个社会才会绿色”。深以為然!
第二篇是劉強東先生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發言摘錄,“30年前我们就说好了,要先富帮后富,如今无数人富起来了,富到定小目标赚一个亿,富到一月挣几十亿很痛苦,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是富人的耻辱”!深以為然!
兩位大咖涉及的是兩個層面的社會問題,馬先生講的是精神層面的,劉先生講的是經濟層面的。因為自己不是什麽富人,所以經濟層面上祇能量力而為——比如參加衆湊。精神層面上,應該不是問題,也一直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所寫的東西是90%之外的10%。共勉!
你說呢?
网友评论
“马云强调,扶贫是国家的事儿,脱贫就是企业的事儿。他说,公益重在意识,有力量多做,没力量不做也不用内疚。”
似乎是對劉先生有關脫貧問題的講話的一種隔空回應。如果馬先生所講“扶貧單純是國家的事,脫貧就是企業的事兒”的話,那麽我基本可以認定那些話應屬於90%之列。試問,那些貧困人士,沒有資金,不能成立自己的企業,又如何脫貧?都是國家出手幫忙的話,國家是不是可以大力向富人徵稅?大力徵稅之下,富人是不是也不會選擇攜款離開?西方有一種思想是這樣的——上帝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能力,有能力的,就盡量發揮其能力,賺到更多的錢,最終是回饋社會。發揮能力賺錢,是不暴殄上帝給予的能力,但一旦有錢了,不知回饋社會的話,又會成為金錢的奴隸。這種思想影響很多西方富豪(當然,不是所有),於是有富豪祇給子女留很少遺產,大部分成立基金給予有需要的人。可是,中國的富豪祇學了西方資本主義如何努力賺錢之外,並沒有同時消化那種回饋社會的思想。
如果這樣的開脫致辭都可以成為“精神糧食”的話,那我現在所講的祇好成為“精神大便”。
說一套,做一套,讓人笑話與唾棄的。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