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与分享,是人生的成长利器。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利器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大都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如何破这局呢?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从一年多前开始写作,到目前为止,写的有50多万字,写作水平有所提升,但距离出书、写出爆款文章还差得很远。这一点,从日更文的阅读量即可说明。
再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所以我们很多人仍然在坚持写作。最近,又翻阅了《刻意练习》这本书,总结其关键词即为: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刻意练习。
也许,这些词你都听过,也许,你会将其归结为正确的废话。不去做,然并卵。那就从“写作”开始,成为一个“练习人”为例,分享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的常见误区和实操步骤,一块刻意练习起来,效果自然可以用结果去证明它。
步骤一 目标明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产生兴趣是入门起步的根本。有了兴趣,更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有的放矢。
之前误区:只知道坚持写,啥都写。无论公众号,还是简书等自媒体,一看历史文章,大都是一个杂货铺。
没有明确的写作范围和主题,即便有了日更写作的小目标,中间也有说断就断,说停就停的时候。写作的标准和水平更是模糊不清,感觉差不多就行。
现在改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更文定位为,输出“育儿+助己”类主题文章,力争用一年的主题研究和写作积累,写一本《新生父母的上岗打怪之秘籍》育儿成长类书籍。回看输入的方式,也就聚焦在这个领域。目标明确,行动也就变得更加清晰。
步骤二 专注投入
凡事专注,才能真正投入,产生心流的效应。培养技能,养成习惯,长期积累,创建自己的心理表征及学习情景,才会引导自己变得认真,日益精进。
之前误区:太缺少专注了,很多时候三心两用,写作也经常被打断,最后大都是以“先完成”的标准来敷衍自己。
特别是,缺少对写作技能、工具、写作情景的刻意练习,这也是写作成为消耗的根本所在。
现在改进:每天上午之前,阅读大量书籍资料,完成主题素材搜索、写作大纲搭建,每天下午完成主题初稿撰写。到点儿就写,次日再修改三遍后,再提交推送。
步骤三 及时反馈
没有反馈,我们就看不到自己的盲点,很多时候的练习,也都是无效的练习。跟随同频的战友、写作社群、教练学习,或者学习牛人的方法、经验,从中求得反馈,及时发现自我盲区,再刻意练习写作软肋,突破写作舒适区。
之前误区:只要写完就完事儿,不注重文章的反馈和试错。结果呢,就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现在改进:结合主题输出,找到同频的伙伴,多写深度文章,相互交流点评,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模仿大师的协作,比对差距,求得反馈,再刻意练习。
步骤四 修正提升
要么,像这个领域的导师学习,要么践行这个领域牛人的方法论和经验教训。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拆解《观察家》的内在逻辑和框架,刻意比对,反复打磨写作套路,最终习得写作大师的心法。
之前误区:蜗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写作,少有跟行业的顶尖大咖学习,更别说交流了。即便是参加了很多写作营训练课,也坚持的不够好,白白浪费了与高手过招的机会。
现在改进:主动链接身边的写作大咖、牛人,向行业导师或者牛人经验学习,通过自媒体平台投稿,寻求修正提升的逻辑套路。
总结
用更好的训练方法,以刻意练习的原则为基础,着眼于创建更有效的心理表征,提升技能,激发潜能,你也可以从新手变为大师。
那么,就从成为一个“练习人”起步吧,让我们的写作、阅读和其他方面,都止步于“消耗”,开启“王牌飞行员训练计划”,你也可以从任何领域的新手,变身为行业大师。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