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F
如果里昂没有来到这座城市,如果他没有开门,如果玛婷达没有走进他的生活,如果她没有找仇人报仇,如果里昂成功和她一起逃走,那么故事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命运尽是必然,当里昂选择为小女孩开门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经注定。
▊故事梗概
里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受人雇佣。一天,邻居家小姑娘玛婷达(纳塔丽·波特曼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那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方缉毒组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史丹(加里·奥德曼饰)杀害全家的惩罚。玛婷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幸免于难,并留在里昂那里。里昂教小女孩用枪,她教里昂法文,两人关系日趋亲密,相处融洽。女孩想着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渐次升级,更大的冲突在所难免……
▊获奖情况
第1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1996)
最佳外语片(提名)
▊ 看点一览
在影片的开始,导演用眼镜、牛奶的几个特写镜头和一段惊心动魄的执行杀人任务的过程将里昂塑造为一个手法娴熟、冷血无情的职业杀手。用不符年龄的装扮、娴熟的抽烟姿势以及嘴角的淤血,表明玛婷达是一个生活不幸、不学无术的问题学生。那么,这是杀手大叔与叛逆萝莉的故事吗?
不,不是的,玛婷达畸形的家庭组成与漠然的亲人关系,使得她看起来具有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但在她内心深处,依然是个单纯的孩子,喜欢玩偶,喜欢看动画片。里昂作为杀手,在他身上并没有令人恐惧的暴戾,相反,是一种令人心疼的孤僻,他是游荡在城市的幽灵,没有身份,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像个孩子一样喜欢喝牛奶,最在乎他的龙舌兰,正如导演吕克·贝松所说:“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十二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
混乱的世界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权利,他们被迫披着沉重的躯壳,在看过甚至经历过种种不堪与龌龊后,仍然留有纯真的灵魂。玛婷达受尽继母与姐姐的欺侮,父亲因贪婪偷盗毒品引来杀身之祸,她厌恶自己的家庭,却惟独温柔对待四岁的弟弟,因为他和她一样,内心都是单纯的孩童。缉毒警察藐视法规随意杀人,里昂以杀人谋生,双手同样沾满鲜血,但与史丹等人相比,他才是那个更有温度,有感情的人。
没有爱不会死,可有了爱,会活过来。玛婷达的爱,是大胆而直白的,带着少女对爱情毫不掩饰的向往与追求,为了表达自己对里昂的爱,她脱口而出“我想我爱上你了”,为了证明里昂对自己的爱,她会拿枪对着自己的头说“我需要爱,或者死亡。”里昂的爱,是小心翼翼的,想触碰而又缩回的手。在玛婷达面前,他常常手足无措表现得像个孩子,虽然表面冰冷,内心却渴望温暖。对于孤独的人来说,爱即是生,但对于杀手来说,爱是致命的毒药。当里昂接受与玛婷达一起生活,他的心理就已经发生改变,当他冲入警察局救出玛婷达,他的命运也已不可更改。
最后的时刻,里昂终于说出了始终隐忍在心里的话:“你不会失去我的玛婷达,你让我尝到人生的滋味,我开始想要过的快乐,睡在床上,有牵挂,你以后不会再觉得孤独了,玛婷达,我爱你。”在里昂即将逃跑的镜头里,他面前是阳光明媚的大门,身后是阴暗的房间,迈出这扇门,就能与玛婷达相见,他充满希望与信心向前走去,或许是即将逃离的兴奋使他没有察觉身后的史丹,一声枪响后,里昂倒下了,永远留在了黑暗中,眼神仍死死盯着门外,导演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方式,用缓慢的钢琴曲与紧张的逃跑过程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悲剧的效果达到了最大。里昂用最后的力气引爆炸弹,为玛婷达报了仇,让她可以放下从前的一切,重新开始。所有爱与罪恶,都随着这一场爆炸,掩埋于废墟之下。
龙舌兰作为重要意象多次出现,贯穿于电影中。龙舌兰是无根之树,它象征着里昂,没有牵挂,四处漂泊。从最开始里昂独自悉心照料,到后来与玛婷达一起,再到最后玛婷达带着盆栽逃跑,见证了二人从相遇到离别的过程。电影的最后,玛婷达将它移栽到土地上,是对里昂的交代,让他落地生根,不再漂泊无定,陪伴她好好开始新的生活。
里昂与玛婷达的感情,不仅包含着单纯的爱,还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彼此取暖相互救赎的升华。小女孩成为里昂灰暗生活的一束光,让他尝到人生的滋味,里昂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玛婷达余生平安度过,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小编在几年前偶然间看了这部电影,从此念念不忘,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在心里占据了无法替代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吧,无论看多少遍依然会为之所动。某种程度上,电影满足了人们心中预设的条件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情绪体验,抑或是某一点产生的高度共鸣,借着电影痛痛快快地抒发一次,有些时候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只是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电影中的人。
-END-
文 | 小F
审核 | 祥子 编辑 | 茹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