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今日名言
我们的生活时钟是一座空虚、枯燥的时钟;让我们不要怜惜自己,用壮丽的业绩把它填满吧,这样,我们就会度过许许多多充满了激荡身心的欢乐和灼热的自豪感的美丽时光! ——(苏联) 高尔基
1.世界有多美好就有多残酷
昨天,亲戚家上四年级的弟弟来我家玩,看到我和不到2岁的孩子说英语,问我,“他这么小,以后又不出国,干嘛要学英语。”
我用了一个他能理解的理由说到“以后考试也会用啊。”
他“哦”了一声,说了一个段子“英语考0分,说明我爱国。”
我立刻告诉他,“这句话是个屁话。如果你爱国的话,就要让自己变得很优秀,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去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最次也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如果你连英语这点事都搞不定,还谈什么爱国。根本就是给自己不努力找借口。别说爱国,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哪有你表现爱国的机会。”
弟弟一惊:“你干嘛说的这么残酷,太残忍了。”
“不是我说的残酷,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残酷,你早点认识就能够早点努力,早点做准备,不要等以后再后悔。”
2.爱做家务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这么大
最近在读《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这本书,关于做家务的好处,我从书中总结了几点。
①自理能力强,有独立生活能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照顾好自己。毕竟能生活好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工作好。
②学会体谅别人,理解他的辛苦,不会自己不做,还总抱怨。犯了“何不食肉糜”的错。
③合作能力强,知道如何协助别人完成工作。
④学会帮助和向他人求助。在完成自己工作后,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也能够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他人求助,迈过困难,提升工作效率。
⑤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一个人不能专注工作很久,学习也是如此。在繁重的学业之余,把家务当做是一种休息,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在下一轮的学习中高效开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中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优秀成绩,仅为3.17%。
哈佛大学学者曾对456名孩子做了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同时犯罪率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都降低!
3.做家务该给钱吗?
现在家庭大家都知道,要让孩子多做家务,而有些家庭,为了鼓励孩子能够多做家务,就想出了用金钱刺激,拖一次地给五角,擦一次桌子给一块,自己洗衣服给一块等等。
这样做到底好吗?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为物质所驱使的行动,毕竟只是短暂的。而且说不定还会,造成副作用。只有具有内驱力才能够长久。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一天来了一群孩子,在楼下踢罐子,非常吵闹,周围的邻居大吼大嚷,赶了几次,都制止不了。
老人走过去给了他们一些钱,希望他们每天都来玩。然后每隔几天就找个理由,少给一些钱。过了一个礼拜,孩子们看到老人给的钱越来越少了。心中十分不高兴,于是再也不在那个地方玩耍了。
因为一些金钱,本来是出于内心开心而玩耍的孩子们,居然放弃了自己玩耍的机会。
所以试想一下,用钱鼓励孩子学习,孩子是不是为了钱才学习。,而不是因为自己涨知识。如果想要更多奖励,会不会作弊、会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有个片段。父母为了让三个孩子参与家务,制作了一些卡片,谁的卡片多,最后奖励就多。有姥姥负责看管和发放卡片。
于是三个孩子一天之内,把衣服洗了n遍把地拖了n遍,甚至为了抢占家务活而争吵起来。远远违背了父母初衷。
不妨换一个方式让孩子爱上家务活。
①让家务成为游戏
抽奖。把孩子可以做的家务,写在纸上,放在纸盒里,像抽奖一样,让大家参与,各自领取到不同的家务。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
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游戏方式,比如说画上一个家务表格,拿出家庭成员的照片贴在上面,表示认领了家务。
或者制作成大转盘的抽奖方式等等。
②手把手教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做家务,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父母需要耐心的教导,等孩子熟练掌握了。再可以加入到家务表格之中。
我的孩子不到两岁,一个多月前,我给他认真的演示了几遍,如何把垃圾桶的盖子打开,把垃圾扔进去。到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扔垃圾了。
③用语言认可孩子的行为。
描述型: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
比如,妈妈看见你今天吃完饭之后,倒掉了,食物残渣,收拾了碗筷,并且,帮助全家人洗了五个碗,两个碟子,五双筷子。都干净的摆放在橱柜里,做的非常棒。
感谢型:感谢孩子的帮忙。
比如。今天你早早的完成了自己的家务活,并且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妈妈提前了15分钟完成家务,非常感谢你。
信任型:相信孩子能够做到。
比如,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和爸爸完成这件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