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开始写脑洞文起,看似每天都能写出故事,但我的小说却因时间不够用一再拖延,这周因更换上班地点加长通勤时间打破原有的时间安排,所有事情的节奏都与以前不同。
在我还在调整上下班节奏之余,写作出现厌倦期,我不知道写下去有什么意义,我能写出故事,但又不想再继续写下去。
心里产生一个问题,我的业余时间还要继续投资在写作领域吗?这么久仍然没有带来金钱价值的同时,我好像没那么喜欢创作的感觉了,我到底想怎么过这一生,什么事情是我一直想做而没时间做的,我想要什么?
最怕一个人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看到别人在做,自己也去插一脚,可到了最后什么都没做成,而我现在并不会因别人在做一件事情就去跟风,具有基本的判断力和自己的思考,但我更会迷茫未来该走向何方,除了工作和生活这两者之外,做些什么让人生具有更丰富的色彩?
今天看到了《人生自律手册》里提到了制定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标杆和动力,没有目标的努力仿佛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很多人明知道许多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许多道理你尽管知道了也曾经实践过,但一段时间不在落实于行动,你会忘记某些概念,又重新走回无知的区域开始摸索。
所以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因为学完又会忘,然后重新学第二遍加深第一次的印象。
第一遍学过的东西并没有完全忘记,它只是深藏在记忆的深处等待你的再次激活。
等到什么时候你无需理论指导也能正确的把事情执行好的时候,这个技能就刻印在你的生命当中了,就如刚开始坚持早起你必须告诉自己六点半前起床才算早起,可后来你已经能自动自觉的醒来甚至不需要闹钟,因为身体接纳了新的作息规律,它比电子时钟还要精准,这是生物钟。
我现在的时间就是围绕着工作占据大部分的一天而展开,工作之外能利用的时间总觉得太少,可又不甘心在这个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往复。
那有什么办法能打破原有的壁垒吗?
当你觉知道目前的情况必须改变,你就会主动寻找方法去改变现状,不仅仅是人会这样改变,牛羊找不到草料也会走到更远的地方觅食。
可如果一个人明知道现状需要改变而仍然打算过着原有的日子,那只能说这个人的心并没有强烈的动力驱使他动起来,也有可能是已经麻木。
书中提到一个词叫重塑,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明确了目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第一,为自己的一天时间做好划分。 时间可分为可控的以及不可控的部分,可控的时间指的是能自由掌握和支配做什么事情的,不可控时间包括工作、家庭、意外、日常生活等部分,是不能轻易更改或移除的。
当我划分出一天的两种时间后,还要统计在可控与不可控中,什么时候精力最充沛属于高段位可利用时间,什么时候处于低迷精力,这段时间适合少动脑较为轻松的事情,还有中等强度。
第二,明确自己的时间颗粒。
这个词指的是你用什么单位来规划整个时间段,比如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一个是五分钟,他可以花五分钟跟一个人谈话+签名,确保每个时间颗粒内包含不同的事情,明确每个时间段都在做些什么。
书中曾提到比尔盖茨某次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前员工们要在不同的房间里提前安排好跟他见面的人与事,该签名的、该握手的全部准备好,还要测量他从电梯口走到每个房间前所利用的时间有多少,精确到秒。
为什么成功人士那么注重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
因为他们知道可衡量的时间才能衡量自己的时间管理具体落实在哪里。
第三,养成新的习惯。
早起是个很好的习惯,我一直都知道早起的人能比普通人多出更多的时间做事,奈何晚睡导致不能早起,况且之前还没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感。
当我现在仍然希望通过成长改变自身的命运时,我必须重视早起这段时间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通过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才有可能赢过他人,实现弯道超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