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小丽小时候很少有开心、高兴的情绪,不是她没有,而是每当她开心高兴的时候,母亲都会来告诉她:“你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别人是骗你的,没看出别人别有用心吗?就你还傻拉把几的在这里表现出开心。”当她每当有这样的情绪升起来的时候,同时伴随着自己的还有焦虑和恐惧。因为开心高兴情绪带来的那些同时出现的情绪,她不敢再开心,也不想再开心,因为好痛苦。
故事二:小媚在小时候有一次被同学欺负了,她很难过的跑回来,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寻找依靠。没有想到妈妈一看到她,看她哭丧的脸就开始极其烦躁起来:“你受了多大委屈甚至这样?你不能正常有话就说吗?哭什么哭!”小媚几乎是愣在了那里,不光把自己的委屈给咽了下去,还把妈妈的嫌弃给咽了下去。
故事三:小娣父母关系一直就不好,每当父母打架,别人来看热闹,小娣都觉得脸上烧得很,觉得没有脸见人似的。有被看笑话的父母就好像自己也被人当笑话了一样,小娣几乎不与人说话,能多孤单就多孤单,能不要什么就不要什么。
故事四:小逢的爸爸在年轻的时候是领导,因为要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他在位时给领导级别的人规定了很多苛刻的福利、待遇条件,平时赚的钱也很少能拿回家补贴家用。小逢上初一时,爸爸病倒,因为那些苛刻的条件,他能拿到的保障很少很少。在病倒后,有一次家里来了朋友看望父母,言谈之间很多的奚落:“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自己定的那些制度所自己给坑了。”小逢听了,无地自容。
故事五:小理因为家穷,有一次跟着妈妈到生产队去哭穷,穷尽好言好语祈求领导给一些施舍,领导带着那样的眼神同意给一些帮助,眼睛还不怀好意的在妈妈身上打量来打量去,小理说不出来的烦躁和郁闷,从此尽量的不让人帮自己。
故事六:小海有一次要从很远的地方回家,他跟父亲要钱,父亲当时身上没有带钱,站在旁边跟自己家很差关系的叔叔给了小海五分钱去坐公车。小海是接了这五分钱,但因为这五分钱让小海恨死了自己,恨自己竟然拿仇人的钱。
当你有需要被嘲笑过,当你的需要、处境被人拿以逗乐,当你的需要是用付出尊重和代价还来的,当你的需要是要让自己亲爱的人受苦,我们会下意识的恨我们自己,恨我们自己竟然有需要,恨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反抗、不拒绝。
这也许就是我们不在关系里示弱的很重要的原因。
这也是我们下意识的降低我们对关系的需求、降低自己需求标准的原因。有朋友说:“我只要能凑合着活下去,就行了。”她连着说了好多句这句话。
这也是我们一提钱就不好意思的一个原因。提钱让自己有乞讨、低人一等、自己不如别人、自己羞于需要的感觉,我们认为有钱人会让我们受侮,所以,我们绝口不提。
也正是:“我需要的不多,我怎么着都行”的压缩自己的需求的信念,导致我们跟周围环境建立不起关系,让自己处在非常虚弱的能量层面上的根源。这个时候,不管要不要钱,我们一概是拒绝的,我们会拒绝美好,拒绝大口的呼吸,拒绝用美好的眼光去欣赏,拒绝让自己放松下来。
你试试你敢不敢随心所欲的呼吸,试试你能否让身体放松下来,就可以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