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知识体系管理
当心!无效信息正在耗尽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当心!无效信息正在耗尽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作者: z先森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12:43 被阅读68次

    前两天,物理学家霍金先生去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各种媒体纷纷缅怀这位 “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想必霍金老爷子的在天之灵也会眉头一皱:咦,这真的是在说我?

    客观来讲,霍金老爷子身患重病,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活下来,并且有在学术上有一番成就,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但媒体们极尽溢美之词来捧杀霍金先生,是不是也只是为了获得关注、博人眼球呢?

    2000年,著名杂志《自然》评选出了千年来,影响人类历史的物理学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二十多位物理学家上榜,其中就有我们大众熟知的牛顿、爱因斯坦等,但并没有霍金的名字。 影响人类历史的物理学家
    可以看到,榜单上的最后一位是华人,也是这20多位物理学家中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然而我们的媒体对成就如此之高的杨振宁先生的态度是什么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基本上报道的都是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婚姻状况,并未对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任何描述。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不去深究信息的对错,只是一味地相信媒体提供的信息,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被大量的信息淹没。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信息的刺激,包括我们订阅的公众号、微博、日常的新闻.... 长期处于信息包围之中,如果不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惰性,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变得懒于思考,成为信息的俘虏。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信息俘虏,保持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呢?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区分事实和观点

    通常来讲,我们接受到的信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描述,是能够证实的。另一类是观点,它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通常带有主观色彩,有时也是难以预测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事实”不一定是正确的,只要满足以下三点,都可以作为“事实”。


    事实/观点

    举个例子

    天气预报报道,明天最高气温将达50摄氏度

    这条信息就属于“事实”,它是可以被证明的。只要明天对最高气温进行测量,就可以验证描述是否正确。

    但是,如果这样说

    天气预报报道,明天最高气温将达会有大幅度升高

    这就属于观点。什么叫大幅度升高?多大算大?“大”只是个人带有主观的一种描述。

    这里要说明一点,观点也有强弱之分。我们平时所听到的理论名词,比如蝴蝶效应、幸存者效应,本质上也是观点。但这些观点是经过检验的,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因此,在论述时可以当作事实来使用。而一些未经证实的观点,就属于弱观点,我们要对这种弱观点保持警惕。强观点、弱观点的区别如下:


    强观点/弱冠点

    分清楚事实和观点以后,我们就能够对阅读的文章有个判断了。如果文章通篇都是自己的观点,而并没有事实或者强观点作为支撑的话,那这篇文章就属于“灌水”的文章,可信度就不是很高。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得出观点的,要看它分析论证的思路是否符合逻辑。

    阅读注意事项

    在阅读时,保持疑问和怀疑,可以避免让我们陷入陷阱。我们可以用5W1H原则来帮助自己对文章有更好的判断和理解:

    • 1 对每条信息都问:它属于事实还是观点 (What)
      对事实和观点的区分可以帮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论证过程是以什么为依托的,从而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
    • 2 事实可靠吗?是什么时候的?来源在哪?(Where/When)
      作者在论述时描述的事实是从哪得来的?信息的源头在哪?平时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接触到的谣言也不少。对信息的源头进行甄别,可以有效的过滤掉许多无用信息。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信息进行甄别:Google+英文 、维基百科、知网以及重要媒体等。
    • 3 对主要观点问为什么(Why)
      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重要的论据是什么?之前也提过,观点并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重点在于你是怎么得出观点的。同样的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论证逻辑,这才是体现个人水平的地方。
    • 4 对每一个重要断言,是谁提出的 (Who)
      文章中提出的重要断言是作者自己的吗?还是引用别人的结论呢?有时作者自己的断言并不一定可靠。如果是引用别人的断言,那别人又是怎么得出的呢?通过层层追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和脉络。
    • 5 作者是如何呈现的(How)
      作者是怎么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整个推理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犯逻辑谬误?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在平时阅读中保持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做信息的主人,而不会被信息俘虏。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你每一次处理信息的方式,你的每一次思考、练习、操作都会影响着大脑。毕竟大脑只有一个,请好好善待它,不要丧失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心!无效信息正在耗尽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z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