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个“觉”,无法看、无法听、无法知、无法感、无法触。一切的呈现,恰恰都是因为有了“觉知”,它才可以呈现得出来。这个“觉知”是什么都没有的,是空无的,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生命的一种功能,没有分别,没有评判,只是如实的存在着,只是如实的知道,所以又被我们称为“正等正觉”。只有我们认识了这个“觉知”,认识了这个本来的自己,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地把自己重新整合起来。只有我窥探到了生命的规律,只有我窥探到了生命的全貌,我才有可能走出我的剧情,我才有可能走出我的执念。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是我,果是我。心变了,一切都变了。这是法门的核心。
不管发生什么,总有一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就在那里,不管你到了任何境界,始终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你有念时,去体验谁在知道;当你躁动时,去体验谁在躁动;当你清静时,去体验谁在知道有个清静的境界;哪怕你已经遨游宇宙,谁在知道你在遨游宇宙?当你累时,去体验谁在知道你是累着的;当你烦恼时,去体验谁在知道你在烦恼;当你喜乐时,去体验谁在知道我在喜乐;当你在发泄情绪时,去体验谁在知道我在发泄情绪。是谁知道着这一切的发生?去体验何时离开过这一份清楚。这份明白,这一份知道。讲话时,那份知道在,闭嘴时那份知道还在;清静时它在,躁动时它依然在;你哭时它在,你乐时它还在。就像声音是流动的,是变化的,但你听到声音的那个“听”是不动的;你看到的景象是变化的,但是看见的那个“看”是不变的。你可以感受到酸麻胀痛,酸麻胀痛是流动的,但那份感觉,那个感受是不变的。但我们被各种纷扰的相所带走,而忘记了那个原本的不变。你在经历着这一切,是谁知道你在经历?抛下头脑一切的概念,去体验此刻是谁听着这个声音。不管头脑里出现何种的念头,你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动的每一个小小的心思,不管是善还是恶,你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管你出现什么样的境界,你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份清楚,那份明白,是谁?是什么?有求皆苦,求之不得。放下所有的求,身在这里,心在这里,当下即是,本来就是,莫向外求。醒来不在未来,而在每一个当下,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一切都是全新的。如果,你没有外相的这些忙。你只是跟“本心”待在一起的话,只要发生,你就会感受到。身体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变化,你都能感知到,甚至你都可以把它处理掉。只是我们的“心”太不静了。身体是什么?是你的工具,是为我所用的工具。那个“我”,就是那个灵魂,不动的。那么它的工具,这个身体,能感知到一切一切的发生。只要发生,它就知道,它就会知道。
【未识“本心”,修法无益】找回“本心”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做?未识“本心”,修法无益。当识到了“本心”以后,看到“本心”以后啊,只是刚刚开始。悟后起修啊,在这一刻才开始修。当我看到“本心”了以后,我才开始修。修什么?修习性,修认知,修头脑中所有的相,修头脑中所有的概念。所有的定义,在过程中修。把原来的“本心”守住,不断地矫正自己,不断地矫正自己,这样为修。认知是后来的,“觉知”是本来的。“本心”如如不动,它从未改变。
首先是抛下我们的身份。其次,抛掉我们头脑的概念。这个时候,觉知才有力量出来。
多回头看,回头即是,看见便是回归,看见的看本身就是回归。觉得冷、觉得热,冷热都不是你,觉才是你。念是念,知道那是念头就好。念头只是你的工具,有念而不执着念。
不折腾自己,与心同在,与觉同在,不纠结,不抗拒。
不,不是你难受,是你的情绪在难受,是你的纠结在难受,是你的不接纳在难受,不是你,把它看清楚,别着那个外相上。
认识自己,恢复本有的觉知,不再陷入解决问题的模式,明明白白活自己。
不找办法,换活法。
知道是欲望驱使,还要跟着欲望奔波。
感觉又回到了原点,谁在感觉?
一个人的磁场是经过散发出来的力量!
这个世界有很多面,不是你盯着的那一面,谁又比谁更见过世面?不就是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吗?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见没见过世面,而是能不能透过世界的另一面,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