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在本章中强调,一个人不仅要知道人生的原理原则,更要在现实中践行它!道德经中的“道”字是这样写的,先写一个“首”,再写一个“走之”,“首”就是脑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动和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道”的结构已经揭示了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述“知行合一”的规律。我们将悟到的“道”,实践于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就产生了“德”。一个人的“德”有多广,就决定了他有多大的成就。
“人本来就是脆弱的,不刻意地警惕自我戒备,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欲望和诱惑的俘虏”。其实人生的原理原则,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有的人不愿意践行,还有人开始愿意践行但是后来坚持不下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人是有脑和心的,脑分管概念和逻辑,心分管意识和感受。真正认可一件事情必须脑和心都要认可!现实中有的人说:“你说的都对,但是我做不到”,这就是脑认可了,但是心不认可。
“你说的对,我也愿意做,但是在利益、习惯、观念等影响下,我又不想做了”,这就是脑认可,但心没有完全认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执行力差。其实想要心完全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如何用心呢?庄子认为需要做到“用心若镜”,首先,客观。认识各类事物;其次,放空。事过即放下;最后,自照。没有分别和偏见。所谓自照,就是稻盛先生说的“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大家必须充分认识修心的重要意义,这对完成自己的志向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