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储备的话题聊得火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父亲退休前为我亲手修建用于储水的储水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家搬进了新楼房,新楼房位于城区的最高处,我家住在六楼。由于当时技术的原因,自来水公司对于我们这片区域供水时常不稳定,经常停水。而且一停就是几天。停水对于生活会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夏天。当时,供水车每天定时为我们这片区域送水,当供水车到来时,全家一齐出动,抬的抬水桶,端的端水盆,用人力将水送到六楼家中,将家中所有能够盛水的工具贮满水。三番五次下来,累得一家人精疲力竭,气喘吁吁。
于是父亲动了为家里修储水池贮水的心思……
当时的厨房顶上三面有用于贮物制成的水泥搁板,父亲决定利用这些搁板制成储水池。父亲说干就干,搁上板凳,用圈尺量着搁板的长度与高度,获取这些数据后,再到书桌上仔细计算,算好承重与所需材料,设计好图纸。然后父亲每天到建筑工地转悠,时不时拣几块砖带回家。这样每天如此,日积月累,很快积累了用于修建储水池的砖,再去买了水泥,水管等材料,不顾自己多病的身躯,六十岁的高龄,亲历亲为的动工了。经过几天的辛勤劳作,储水池终于修成了。父亲还别具匠心,对储水池安装了当时先进电子报警系统,当水窖贮满水达到阀值时,报警的蜂鸣器会自动响应,提醒主人关掉水龙头,以防水窖水外溢,这给我们减少了许多麻烦。
在修储水池的过程中,我只能在旁边帮点小忙。在工作的间隙,父亲对我说,但愿这工程在我百年之后还能管用。每每回想起他这句话,常使我悲伤不已。
遗憾的是,储水池最终没被保存下去。父亲去世后几年,妻子主导老房装修,改造厨房时,将储水池打掉了,现在装修后的老房,虽然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却失去了以往传统与韵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