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具有天赋的大学篮球明星,她将当拳击手的父亲的照片,贴在储物柜上。提醒自己,以后别像父亲那样。因为她父亲,在她小时候抛弃了她,之后成为一个无名小卒。
她认为,赢了就是了不起的人,输了就是无足轻重。这个念头,影响了她向前进步。她总是难以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没法提高她需要的技能,更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她担心自己会变得无足轻重,这种思维模式影响她,不能调动自己积极性,不能保住冠军位置。其实,她应该对父亲努力争取的做法感到钦佩,而不是因为父亲没有拿到冠军而鄙视他。
可以想象,这对她来说可能很难。但是,能否成为了不起的人,不是由胜败定义的。那些在比赛和训练中,都能倾尽全力、拼搏奋斗的人,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人。
也有人,在高中时就听从父亲的教导:若努力去做,就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父亲是她所在球队的教练,一次比赛中,她父亲对她发了脾气。
因为她在比赛中,不积极抢篮板,只在外围懒散地投篮,没利用她身高的优势到篮下打内线,也没有积极防守。她父亲给她施压后,让她回到场上去努力打!
结果她在下半场比赛中,得了20分,抢到10个篮板球,他们的队伍击败了对手!她明白父亲给她施压,是对的。之后,她给自己施加同样的压力,她没有满足于做一个明星,而是不断寻求自我提高。
她知道,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不能保证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自己。这样的思维模式的预言应验:她的球队,在冠军赛上被淘汰。但她成了第一个赢得扣篮大赛的女球员:她打败了5名男性对手。
在《终身成长》里,作者说:秉性、决心和冠军思维,成就了杰出的运动员,同时,它们也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
尽管优秀的人,很争强好胜、想得第一,但他们的杰出,不是来自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下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是来自“大人物-小人物综合征”。
很多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可能都拥有些“天赋”,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大人物。因此,要培养成长的思维模式,可以做的是:
第一,看看哪项事情,自认为很不擅长的?有时自己认为的,有可能与事实不同。刚开始努力时,自己是不知结果的。即使是世界顶尖运动员,在刚起步时也不会很出色 。那些自己有热情的事情,不妨努力一下试试。
第二,要知道一些人,有特殊的天赋,也不一定好运连续。他们可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打转,不能应对挫折。也有可能,自己很擅长的事,都会碰壁。若有这样的情况,可尝试用成长型思维,再来努力一把。
第三,回想一下,自己曾面对过的艰难的时候,想想有成长型思维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是如何应对的?若将若有类似情景时,一定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想问题。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能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能在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体会。这样做,自己想挑战的事情,会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