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针对课堂教学做了一个研究,比如:如果学生喜欢视觉化的教学,就专门给他视觉化的教育,结果被证明并没有什么好效果。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很多时候学生可以在家里自己网上学习,结果被证明还是没有什么好效果。
研究还发现:有些学生把单词、公式、各种知识点做成卡片,没事儿拿出来翻看,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加强记忆。还有些学生喜欢用外部网站检索一些相关信息,按理说这样有利于开拓视野。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好。
闪视卡片只是简单的重复,外部信息可能跟你要学的知识点关系没有那么大。所以,他们不可能帮助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那到底什么方法才是有效的呢?
第一,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人的大脑都有“遗忘曲线规律”,隔一段时间再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记忆。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一个知识点,上课的时候看老师演示了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节课自己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样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在学习中我们常用的考试,不经过测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新旧知识连接在一起,熟悉+意外,知识才算是真正地在你脑海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