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第三问:治理国家需要崇尚贤能吗?
老子书面答复: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人,使百姓不争权夺利,就如不抬高稀有物品价格,使百姓不起心为盗;不呈现可引起贪欲之物,免得百姓心痒生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会让百姓心无贪欲,腹无饥渴,淡薄名利,筋骨强健,常使百姓安心生活,没有贪念,使那些“聪明”人不敢妄动。致力于消灭野心,没有不天下大治的。
【难点释疑】
难点一: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不尚贤,使民不争”是老子对提问者是否要“尚贤”的否定回答;“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是打个比方,支持“不尚贤”这一观点;“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说“不尚贤”的意义就在于不扰乱民心。
难点二:“无知”在本文是什么意思?
有人把“无知”解释为“没有知识”,由此认定老子主张“愚民”,大错特错!
“知”在这里同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中的“知”是一个意思,即用政令使民众知道。“无知”即上面没有政令,百姓安心过日子,不被干扰。上面没有“伟大光荣的任务”,下面百姓也没啥野心,呈“无欲”之状。
难点三:“无为”在本文是什么意思?
《老子》全书中,“无为”多数情况下指统治者不要妄为。本章中的“无为”不同,它指治者致力于让百姓“无为”,也就是泯灭百姓野心,使其不愿生事。
【综述】
我们通常认为崇尚贤人是对的,不崇尚贤人是错的。人总是喜欢优秀者,国家也一样,老子偏偏不这样认为。
老子是不是错了?
贤人当然是有价值的,而且其价值高于一般人,所以老子将其比作“难得之货”。但是作为国家管理者,一定不要在政策上对其倾斜,一旦有了“导向”,贤人的价值就会失真。好比市场上的稀有物品,在国家强力哄抬下,其价格一定远超价值,直接导致民心不稳,造假、偷盗、剽窃......统统涌现出来,为啥?心里不平衡嘛!一些人轻松获取海量财富,你咋会没想法呢?治理之要,不是要扰乱民心,而是要使人心平衡,如此,社会才和谐稳定。
上个世纪,国家崇尚产粮英雄,粮食亩产从1000斤、2000斤、3000斤一直飙升到5万斤、10万斤。国家崇尚炼钢英雄,钢产量快速增长,林被毁,锅被砸。“白卷英雄”、“创富英雄”......各种“贤能”层出不穷的时候,灾难总随之左右。
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不必去崇尚任何一种“贤人”,贤者自贤,得其该得。国家只需坚守核心价值,创造优良条件,使各种人都有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足矣!如同欧美,不依赖所谓“贤人”,也没那么多“思想”、“理论”指导,民众安心生活生产,没事踢球唱歌搞研究,只要不害人,爱干啥干啥,生动体现了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社会安定靠的是基本国策,不是所谓“贤人”。如果基本国策有问题,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聪明人”一定想趁机崛起,动荡在所难免。在大秦严刑酷法,不断折腾之下,陈胜、吴广借机造反,强秦竟因此覆灭了!
老子之伟大非常人所及!什么时候“贤人”没任何特殊,大家各做各的贡献,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如何有能耐,别人都可淡然道:“你牛逼关我啥事?”那时,我们的国家绝对非今日可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