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2400/f3656eaeedda53a8.jpg)
令人遐想的书名,不修边幅的文字,读完后一再疑惑,所谓的名著是否都这般潇洒,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站在书外却不知所云。光看书名,我以为这是一部有关崇高理想的小说,已经做好了读完后感动涕零、精神升华的准备。然而书中的内容却比我想象中简单得多,也许是过于简单,过于白话,一时间竟不知是作者为契合一个青春期少年的人物设定而故意为之,还是译者水平不精导致读来有几分别扭和不适。究其原因,我认为根本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我的认知无法理解此书的内涵。
一个叛逆少年因被学校开除而开启了短暂的漂泊之旅,一路上东飘西走,看到了形色各异的人们,经历了没有预料的事情,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他找到他该去的地方。香烟酒水、漂亮女孩,这些看似能让人意乱情迷的东西并未在霍尔顿身上成功奏效,似乎就像书中妹妹菲比所言,他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喜欢。冥思苦想之后,他想做的事只是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防止在麦田里奔跑的孩子掉下悬崖。尽管这个想法十分离谱,但那就是他唯一想做的。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段叛逆和迷茫时期,我们最初想做的事情不过也就是与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没什么差别,就像我大学的一位老师,他已然是清华博士,高校教师,站在所有人仰望的顶端,可他只想做个可可西里的护林员。所以,我们真的是什么都不喜欢吗,还是我们喜欢的都被迫不能喜欢。
我爱的句:
“当别人要我有点儿长大的样子,我有时候会觉得烦。有时候我表现得比我的年龄大很多,真的,可别人从来对此视而不见,他们总是视而不见。”
“有些事情要过一阵子,才能感受到它的打击。”
“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随便你什么时候想,都可以给他打个电话,但这种情况不多。”
“我并不想把她形容得很漂亮,可是我完全被她迷住了。”
“这种事总让我特别恼火,我老是跟我一点儿也不高兴见到的人说什么很高兴见到你。可是如果你想混下去,这种话还非说不可。”
《发条橙》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2400/763424300b41c2af.jpg)
为什么会看上这本书?首先是封面:明快的色彩,却填涂了一个只有一只齿轮般眼睛的人。其次是书名:发条,和,橙。作为纸质书的两个最重要元素吸引了我,我毫不手软地把它从书店买回家。不得不说,在选书这方面,我很外貌协会。然而它不光外表上头,内容更上头。
简单点说,它和《1984》一样让我如痴如醉。一个问题少年无恶不作,被捕入狱,就像书中说的:“你的确有罪,但罪不至此”,可不得不接受那里泯灭人性的改造和疗法,重返社会后,发现自己已不是自己,与社会也格格不入,已然是一只“发条橙”。
也不知道为什么,读这种有些“反乌托邦”意味的书总感大快人心,酣畅淋漓,同时读完后脑袋会一片混乱,努力想厘清点什么东西,却发现自己无法将那个东西一分为二,更无法选择站在哪一边。无数个疑问都会在读完这本书后冒出来,然而却找不到答案在哪里。
我爱的句:
“上帝希望的是什么?上帝是喜欢善,还是希望人们自己选择善?如果人被迫为善,是不是选择恶反倒更好一些?这问题真是艰难深奥啊。”
“或许可以说,当一个人被剥夺了选择善恶的权利,或许就等于实际上选择了善。”
“一个事物想要非恶即善,这是很难的,世界、人生都是如此。即便是最甜蜜最圣洁之事,也不免包含暴力,比如爱,再比如音乐,全看你自己选了哪一面。”
“我们对其动机也好,对更为崇高的伦理也好,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如何降低犯罪。”
“他们将你变成了非人。你无法自己选择。你只能做社会认可的事,就像一台专做好事的小机器。”
《故宫的古物之美》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2400/c2d7c10e043c4e82.jpg)
因为可能面临学习方向的大幅调整,所以闲逛图书馆时借来了这本有关历史文化的书。如果你是冲着故宫和古物来的,那么这本书有些跑题。没有分门别类,没有时间轴线,更没有你想象中的奇珍异宝,它侧重于对唐宋书画的剖析,不是站在专业大师的角度,而是以一个文学研究者的视角展开叙述,从画面的某处落笔或某处角落,娓娓道出纸张背后的历史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文笔优美凝练,字里行间夹杂了许多作为故宫工作者的真情流露,是我心目中故宫文人该有的气质,有风度也有温度。一幅画,就是一个朝代,一段历史。对于我这种中高考历史都不及格的行外看客来说,是本了解(晚)唐宋历史极好的入门书。浅尝辄止,意犹未尽。
我爱的句:
“倘能睡去,倒也幸运。因为梦,本身就是一场夜宴。所有迷幻的情色,都可能得到梦的纵容。可怕的是醒来。醒是中断,是破碎,是失恋,是一点点恢复的痛感。”
“在取得军事胜利之后,仍然要摧毁敌国的城市,这种做法,并非仅仅为了泄愤,它不是一种不理智的举动,相反,它非常理智,甚至,它本身就是一场战争,它打击的对象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和记忆。”
“唯有张择端不同,他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即使山河破碎,他也知道这个朝代的价值在哪里。宋朝的皇帝压不住自己的天下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张择端,却凭他手里的一支笔,成为那个时代里的霸王。”
“无论多么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人创造的,但伟大的作品一经产生,创造它的那个人就显得无比渺小、无足轻重了。”
“艺术这东西够绝,别人沾得了,唯皇帝不能沾,仿佛一道悬崖,一个咒语,向前一步,便是粉身碎骨。”
“一幅画,比一个人更长寿,也走得更远。”
《故宫的隐秘角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82400/0d46490ab39782d0.jpg)
由于上本书《故宫的古物之美》对我吸引力太大,所以又在图书馆搜寻了祝勇老师的另外一部作品,《故宫的隐秘角落》。如果说上本书侧重宋朝,那么这本书侧重明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又被这本书的名字骗了,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对故宫及其隐秘角落的窥探,而是以历史故事为大头,对故事中的隐秘角落加以点拨。
同样地,抒情的文笔加上冷静的叙述,严肃与生动并重,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我个人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但很多读者却将其称之为作者毫无道理的“意淫”,也有读者认为这本书中的故事人尽皆知,完全谈不上“隐秘”。
所以还是那句话,这本书适合我这种历史白痴来阅读,能够对冗长复杂又颇具距离感的历史有一个最为浅显的认识。总的来说,文学性大于历史性,如果不是做研究,只是纯粹地阅读,那么我完全认为这是一本好书。
我爱的句:
“九重宫殿,以不变应万变,默然注视着英雄们的匆匆过场,注视着世道的无常。说到底,只有宫殿才是最后的赢家。它是权力和野心的最大容器,无论多么桀骜不驯的身体,最终都要到这里报到,所有的反抗、厮杀、呐喊,最终都将被收束于宫殿的臂膀中,在后宫的脂粉军团的杨柳细腰中消隐于无形。”
“只因他没有当上皇帝,在今天,几乎没有人记得他。记忆从来都是一个势利鬼。作为被淘汰的一方,胤礽已经失去了被记住的价值。只有历史学者例外。他们是历史的观察者,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那个庞大的整体。”
小碎念:
这半年因为学业上的事情有些忙碌,对于读书本就拖沓的我更是雪上加霜。然而没有时间永远不能成为我阅读不够的理由,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被我浪费在了电子屏幕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开了一本书的头,读起来也是很快的,但难就难在,在很多个能够选择拿起手机还是拿起书本的瞬间,我不计后果地选了另一边。
相比于上半年阅读的6本书,下半年首先输在了数量上,这一点归因于我的懒惰。其次在质量上,上半年的书都是耳熟能详的小说类名著,受很多中青年读者的欢迎,我也侥幸借此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和留言,实为受宠若惊。于我个人,上半年的书基本都很喜欢。下半年的书相较之下就显得有些冷门,而且个人对其中的个别有点失望,这一点归因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半年的完整阅读数量虽然很少,但其实买了很多的书,也有很多的书只读了四分之一。必须要对自己做出检讨。在这少得可怜的阅读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作家祝勇,他的文字和性情都让我向往,是他为我解开了心中那道对历史的畏惧枷锁。
最后,因为之前的读书总结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才让我有动力一直阅读,写下了这篇迫不及待与你分享的阅读感受。之前有很多朋友留言说“感谢推荐”之类的话语,实属让我愧不敢当。不存在推荐与否这一说,我只是把我非常主观的感受平铺直叙地写出来,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可言。感谢大家对那篇文章的支持,希望我会一直读下去,写下去。
祝大家过个好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