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录这个故事时,一般都定调说,诸葛亮是厌恶孟达反复无常,所以见死不救。
但是北京大学已故的历史学教授田余庆,却对这段历史给出了一个不同的解释版本。这个版本让人听得一身冷汗,让人意识到,历史和人心有多复杂。
刚才讲的这段历史里面,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蜀汉的主客矛盾。
所谓的客是谁呢?就是刘备这群人,他和他手下的兄弟们,几乎没有蜀川人士,仅凭冒险而占据了原本属于刘璋的西蜀,当然是客人,又被称作新人。
蜀汉的主人是谁呢?刘璋留下了大量的旧臣,这些人多半都是蜀中的世家大族,在当地树大根深,属于蜀中的主人,又被称作旧人。
主客关系从来都是很麻烦的。刘备集团的新人虽然是统治者,但毕竟人少,出身上也并不高贵。蜀中的旧人,虽然是被统治者,但是人多,出身也比较高。
刘备假如不能将把旧人用起来,就不可能统治得了蜀川;另一方面,如果不用新人制衡旧人,弄不好就说不清江山是谁的了。
诸葛亮是新人的领袖,李严是旧人的领袖。所以刘备托孤的时候,要委托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刘备考虑,在身后也要维持新人和旧人的平衡,阿斗才能稳坐江山。
但是,李严显然有更多的想法。他在诸葛亮筹划北伐之际,分兵驻屯到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在这里发展起庞大的势力,这是摆明了要与诸葛亮唱对台戏了。
诸葛亮如果不能摆平李严,可能旧人多半都会去重庆投奔李严,那样蜀汉很可能就分裂了。
所以诸葛亮以北伐之名,想法要把李严从重庆调到自己身边来,便于就近控制,但是李严百般推脱就是不出来,谁都不傻呀。
现在突然有了孟达这么一出,孟达也是属于蜀汉旧人系统的,如果他回来的话,十有八九会站到李严那一边,诸葛亮就更没得玩了。
但是诸葛亮眉头一转计上心来,利用了孟达回归这个事情,让李严给孟达写信。李严一看孟达可能回归,马上发现了有可能压制诸葛亮的办法。
李严想到孟达有可能回来相助压制诸葛亮,就放松了警惕,接受了诸葛亮的调遣,离开了重庆。
一看调虎离山计终于成功了,诸葛亮马上再放出第二手,把孟达要反的消息透露给魏国,然后坐看孟达被灭掉;李严没有了外援,只能任凭诸葛亮收拾。
又过了两年多,诸葛亮料理了其他外围问题之后,把李严贬为庶人,终于完成了对于蜀汉的新人、旧人两大系统的整合。
看了田余庆教授的这段分析,让我后背一阵阵地冒冷汗。诸葛丞相从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变成一个超级腹黑的角色。仔细再想想,我也不得不接受了田教授的分析,因为这绝对符合当时的权力关系的逻辑,也符合人性。
——施展《中国史纲50讲》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自己还是一震,一个表象的背后,隐藏着多么错综复杂的权力争斗,这才是现实的社会关系。
没有人无缘无故的对你好,也没有人无缘无故的对你坏,一切的背后,都是基于人性的利益争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