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子说保:90后,竟是这样“被迫”踏上买保险这一步的!

竹子说保:90后,竟是这样“被迫”踏上买保险这一步的!

作者: 312b78296bbd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0:18 被阅读26次

    “喝最烈的酒、蹦最野的迪”。

    这样的生活状态已经离第一批90后远去。如今的90后早已开始学着养生。

    吃火锅配酵素,保温杯泡枸杞,熬夜敷面膜,蹦迪加护膝,一边造一边护,朋克养生,说的就是现在的90后了。

    阿里健康发布的《2017年度健康消费报告》显示,

    “脱发”、“失眠”等热点词汇已成为目前90后最为关注的问题;

    电商平台上,以90后为主力军的30岁以下健康消费人群占比超过50%;

    开袋即食类蜂蜜、枸杞、阿胶、燕窝等滋补品加速走进写字楼,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白领的办公桌“标配”。

    作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已经开始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健康消费的主力军。

    另外,在前不久公布的《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

    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特别是二三线区域90后保民增长速度迅猛。

    首先,90后买保险是刚性需求。为什么这么说?

    一,怕生老病死。

    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曾经张扬、丧丧的90后开始忙着佛系养生,

    当然这并不代表90后没有拼劲没有活力了,而是残酷的现实和无处不在的焦虑、不安全感,让他们认怂了!

    他们往往从微博、朋友圈看到同龄人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或者罹患癌症拼命与病魔抗争,才发现疾病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则很近很近。

    有健康报告数据显示,

    18-29岁受访者中有66%的认为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42%受访者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29%受访者认为自己有睡眠障碍,

    而相对的,30-39岁受访者普遍低于这一比例。

    整个2018年,接连不断的刷屏文章仿佛一根不断绷紧的弦儿,提醒着90后们,“你老了”,

    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上海28岁金融女患癌事件,让我们突然意识到癌症原来离得这么近,

    再比如前段时间朋友圈的热文,《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没病没灾,就是最大的不动产》,

    蹦迪的舞步还没停稳,90后们就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围追堵截,

    去医院体检,随便查一查,有乳腺结节,甲状腺也有结节,血液指标还不太对,体重还有点点超标。

    子宫肌瘤也不是中年少女的专利,20多岁的小仙女也会不幸中招;高血压糖尿病也不再是老年病,20几岁的小鲜肉也比比皆是,

    以上种种,让90后们不得不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以及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二,责任和担当。

    “421”家庭结构下,经济压力大、家庭责任重,成了90后买保险的另一原因。

    不要觉得“中年危机”只会出现在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上,90后也会有“30岁危机”,

    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过了2018年,第一批90后已经奔三了。30岁就像是一个分水岭,扑面而来的是你还没来得及坦然面对的压力。

    很多90后会感慨,明明自己才二十几岁,明明也是刚毕业没几年,怎么就要开始做一个大人了,需要成为两个家庭的支柱,抚养孩子和老人。说不焦虑,那肯定是假的。

    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所谓的岁月静好,很有可能就会被一场疾病给打败,

    而这里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生病,而是父母生病。

    大多数90后,父母现在的年纪都在5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很多疾病都开始初见端倪。

    之前竹子公司的一个小姑娘,毕业几年工作都一直顺风顺水,和同龄人比较已经算非常不错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她爸爸突发脑出血。

    我不知道在她回家的这一个多月里,究竟经历发生了什么,只是当她再次回到公司的时候,似乎像变了一个人,开始计算每天的开销,开始上下班乘坐地铁……

    一张住院收费单据,很有可能击倒一个家庭。无论月薪多少,不管在过去攒了多少钱,在疾病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而90后,正在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暴走大事件里王尼玛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如果要给绝大多数的80,90后一个整体的印象,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刚一就业就被延迟退休,他们是干二十年都买不起房、结不了婚却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

    生活本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而保险或许就是最好的减压工具。

    我们并不指望用保险金发财致富,但它能保证,在任何风险到来的时候都不至于让自己或家人因此受到拖累,甚至一夜负债/返贫。

    我想2019版的高质量社交,将会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你家在用什么保险啊。”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一是通过他在使用的保险和保额可以反推出他的经济实力,比如动辄每年交个好几万用高端医疗的大佬,那一定是真大佬了。

    二是通过他对保险的认识,可以看出他对家庭和责任的概念。

    90后要买保险已经是确定的事了,那90后买保险又有哪些优势呢?

    除了保障时间长,身体状况更容易通过投保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保费低杠杆高,

    以多次赔付佼佼者守卫者1号重疾险为例,同样是50万保额,男性投保人,测算出来的保费差距非常大:

    所以说,越早买越好。越早买,主动权越掌握在自己手里。

    试想一下,50岁以后买重疾险,心意是好的,但是真心没啥可选的了:

    1.费率高,杠杆低;

    2.健康告知可能过不了;

    3.最高也就买个10来万,意义不大。

    另外,在买保险的过程中 ,以下几个小tips也供大家参考,或许有用:

    买相对比较纯粹的重疾险,别又要分红又要返本又要高保障还不能太贵,世界上没有那样的东西;

    在保险支出的比例上,最好设立固定比例的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如果是单身,可用个人年收入的10%作为购买保险的基金;如果已婚未育,可用夫妻年收入的15%购买夫妻二人的保险;如果已婚已育,可用夫妻年收入的20%购买一家三口的保险。当然了,保险基金的具体比例,需要根据个人和家庭的收支情况具体分析,但一定要有设立保险基金、专款专用的意识。

    重疾险和防癌险相结合,重大疾病理赔里面60%-80%都是癌症,单买防癌险还比重疾险便宜一点,所以,全买重疾险觉得吃力的话,再搭配些防癌险做补充;

    保险期间混搭,终身比70多岁贵小一倍,除了重疾防癌混搭,还可以终身定期混搭,你说纯买定期可以吗?最好不要,因为将来再买终身的费率越来越高;

    选长一点缴费期,比方20年,减轻每年缴费压力,现在很多保险公司还提供30年甚至终身缴费;

    最后分享两个例子,90初、80末的朋友们都可以参考一下:

    1)小明,男,1992年出生,互联网“程序猿”,年收入30万,独生子女,已婚,没有小孩。

    互联网从业者,尤其程序猿的工作压力大,平时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又因为互联网行业普遍年轻化,年轻人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不舒服时往往不重视,加上工作忙碌,能拖就拖过去了,却也就此留下健康隐患。再加上现在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低龄化,因此消费型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是优先考虑配置的。

    小明1992年出生,只有27岁,现在买重疾险价格也不贵,比较划算;已婚还没有小孩,可以考虑附加投保人豁免功能的重疾险,夫妻互保,多一重保障。以后如果有要小孩的打算,可以在孩子出生后配置一份少儿重疾险,给三口之家更多安全感。

    家庭配置重疾险,推荐达尔文1号,可夫妻互保,随轻症赔付自动增长重疾保额,算得上是市面上最先进的重疾险产品。

    2)小澜,女,1994年出生,公司职员,年收入12万,独生子女,单身。

    20多岁的女生,活力满满,健康状况正处在最好的时期,新陈代谢也快,偶尔有个感冒发烧,吃片药、睡一觉马上又满血复活了,不像老人小孩那样体质羸弱总跑医院,所以小额医疗险这种补偿低频损失的产品,意义不是很大。

    很多二字头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重疾险我现在还不需要。但是从30岁开始,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发病率开始逐年升高,这个时候再去买重疾险,就贵了,身体状况也不一定能通过健康告知。

    所以还是那句话,买重疾险,一定要趁年轻、趁健康,投保价格便宜,相对也好买。如果收入不高或者平时花销比较多,建议买消费型重疾险,可以先买定期,比如保到60岁或70岁,保额可以从30万开始配置,搭配百万医疗,让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随着收入增加,可以继续加保。

    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可以先给自己配置一份价格比较便宜、保障又比较全面的重疾保障,不一定要一步到位保终身,优先覆盖高风险年龄段。

    市面上最便宜、保障最全面的重疾险产品,竹子首推百年康惠保旗舰版,性价比极高,保障全面,非常适合年轻人投保。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90后,正处在“活在当下”与抵御“未来风险”的天性与理性的矛盾中,

    竹子希望每一位90后少年都能权衡好天性与理性的天平,选购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坦然接受即将到来的生活的锤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子说保:90后,竟是这样“被迫”踏上买保险这一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j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