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联系的茂琳突然在微信上找我,说以后可能不会呆在长沙了,想要见见我,于是我们约好晚上在书屋见。
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了,但我们之间一点都不觉得疏远,一见面就相谈甚欢,不管聊什么,都觉得很有意思,哪怕是聊起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三言两语也都变成了笑谈。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晚上八点,书屋马上就要关门了。茂琳在书屋买了两本书留作纪念,刘叔接过书,先是小心翼翼地在扉页上印上了书屋独有的印章,然后就随手拿起了旁边的毛笔在扉页上题字。因书明道,以慈怀……你说我在这里写个什么字好呢?刘叔问我,不如写个德字吧,德(得)道、道德都念得通,我脱口而出,自己都有些惊讶我这反应,在书屋总是会产生这样奇妙的思想碰撞。
一次告别干净地常来坐坐,太平时早去修修。在第二本书上题字的时候刘叔没有片刻的犹豫,我想这大概是刘叔想对每个来书屋的读者都说的话吧,虽廖廖数十字,但其中深意却值得人细细去品味,更值得我们认真去践行。
一次告别刘叔说我们约在书屋送别,颇有古风,我这才意识到我和茂琳今天不仅仅只是一次普通的见面,而是很有深意的一次告别。其实,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次的告别,但是一路走来,形色匆匆,告别的意味也被冲得很淡。事实上,每一次的相见,都意味着告别,有些人,虽然还在同一座城市,也有彼此的联系方式,但平时各自为生活奔忙,一旦离开,就很少再有联系了。
我们的这一次告别,也让刘叔想起了之前和另一个朋友在书屋告别时的经历。刘叔从旁边的墙壁上取下一支萧来,告诉我们这支萧是他朋友亲手做的,朋友做好了萧,特意送到书屋来,并且特意为刘叔吹奏了一曲,然后就去寺院里常住了。
一次告别刘叔得知茂琳以后要去日本读研,又想起了另外一个留学生的故事,那个女孩子因为看了汪涵老师的书而爱上了读书,最后努力学习,考上了国外的大学。那个女孩子在电视上听说书屋在24楼,却不知道具体是江边哪栋楼,于是沿着江一栋一栋地找,结果书屋刚好就是她到的第一栋楼,因为那时书屋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她阴差阳错地就成了书屋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
听完了刘叔的故事,我很是感动,也突然意识到今天我和茂琳都成了刘叔以后讲起的故事里的主角。
刘叔许是看出了我和茂琳之间还有一份难舍的情绪,于是提议让我们去湘江边上新开的西西弗书店看一看,其实我早就知道这家书店的存在,而且也一直计划着想要过去看看,只是没有想到会在今天和茂琳一同前来。
一次告别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巧合,这家书店里的外国书籍,大多都是出自日本的作家。
在书店里,我不断思考着“古风”二字的含义,现在有很多的事物,好像只要随便加上一点历史元素,就可以给自己贴上古风的标签了,而真正的古风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古人行事的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仪式感。比如对酒当歌,比如坐而论道,比如我和茂琳的这一次告别。
茂琳今天其实是从重庆过来的,才下高铁,放了行李,就直奔书屋,还特意带了她们那边的麻花给我,我笑称以后怕是吃麻花的时候就会想起她了。刘叔让我写一首诗回赠给她,可我实在没有那个才华,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我最终找到了一本易携带版的《诗经》送给她。
一次告别从书店出来,茂琳说她住得近,说要看着我上车了她再回旅舍,我有些恍惚,这到底是我在送她,还是她在送我呢?在公交车上,我突然觉得有种很奇异的情绪包裹着我,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忧愁,但又没有特别地难过,因为我知道不管以后我们相隔多远,都可以在一本书里重逢。
一次告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