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段时间没记录了,越来越懒散了,今天早上做了第九期线上读书的开营分享,马上觉得轻松有力量,劲头也来了。
马上整理了文字,发了一篇公号文章。
还在群里做了分享,感觉能量满满,不像前两天,啥也不想做。
很多时候还是要做事的,做事会让人充满力量。
2.中午二哥打电话,气急败坏的诉说教育孩子的挫败和恼怒。
我在共情之后,分享了几个观点:
1.如果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气的要死,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当下的智慧还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那眼下要做的就是赶紧提升自己,而先不要盯着孩子的问题。
2.不是说不让管孩子,也不是不让说孩子,而是我们在说的时候态度如何?是不是还没开口,情绪先来了,一张口就成了指责?
3.孩子本性具足,而且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不用老想着教会他们什么,要有欣赏和新奇的眼光看待孩子,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4.孩子越来越好,一定是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才会更加努力。
而不是因为恐惧或者焦虑。
着急孩子,寒颤孩子,孩子不会越来越好,他可能就此厌恶了学习,而不会有好成绩。
成绩虽然很重要,太过于执着,不一定有好成绩。
而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与关怀,可能会越来越愿意努力。
当老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可能越来越糟糕,不会管的时候,还不如不管。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会管。
3.读正念养育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和孩子的关系亲近了很多,也能够感觉到自己一点一点的放下和接纳。
以前我们说一个人“你不是放下了吗,咋又不行了”?
现在我对放下有了新的感悟,放下是一点一点的,程度是不同的,不是说放下了,就彻底豁然开朗了,再也不计较了,不受影响了。
放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接纳的过程。
比如对孩子,以前也都知道孩子之间就是会打架,很正常没什么。
但他天天打,不停的打,打的哇哇叫,偶尔还是会很烦,陷入情绪中的时候,会给孩子贴标签,会不活在当下,会觉得孩子心胸不宽,担心他以后怎么办等。然后就会批评孩子,会有冲突,会有不开心等。
随着一次一次的双方冲突或者情绪的出现,我们会觉察自己的想法,这种觉察,或者自己内在情绪的冲突,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会让自己慢慢的开悟,放下,然后接纳,会慢慢的活在当下,不去担心未来,未来未到,变化很大。这样一想,就平静了很多,所以痛苦是平静和喜悦升起的地方。
这个放下是一个过程,慢慢深入,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
4.中午对小儿子做了慈心禅,想起他睡觉的时候,抱着我的脸使劲亲了好几下,后来还非要亲嘴嘴,我都笑的不行。
一片温暖涌上心头,爱也慢慢升起。
又想起他最近每次放屁,都要走到我面前,撅起屁股,用力的“bububu”我都笑的要命,听他用稚嫩的声音说“拉屎要用力,拉不出来没关系,至少放个屁,bububu”哈哈
感谢孩子,给了我很多爱与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