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
只有经过沉默修养和孤独洗礼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蕴,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认识自我。
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高尔基评价罗曼·罗兰时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伟大,也越孤独 ,对于罗曼·罗兰这样的人,孤独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
孤独,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许多学者名流,沉潜书斋,甘于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有的超尘脱俗,蜗居书斋,潜心治学,终有所成。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保持一个人的平常之心,方可在生动活泼,变幻多姿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着力点,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
才能蓄势待发,最终跃出平凡,成就不朽功业,孤独,并不是凄凉,更不是悲哀农夫在孤独中耕耘才有好的收成,十年寒窗的儒生 也一定是孤独的,把生命和精力花在哗众取宠的闲聊。搓麻将和茶楼酒馆的应酬,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有人说:“孤独,就是将最后的生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留给自己,留给创造,在孤独中寻求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价值,善于孤独,即能在心灵上找到一处世外桃源,它也是一种养生妙法,
美国科学家作了长时间的调查发现,能忍受孤独的人,往往能承受住生活的冲击和磨难 ,并且患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癌症等与精神有关的疾病的机率比一般人要少30%左右。
孤独还有利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可以说:“ 孤独既是生活中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 ,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因此,超越自我 超越时空的局限,投身于人类科学和文化创造,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就能进入幸福的美好境界。
当一个人静静的,不为外界的噪音所侵袭时世界就会变得洁净,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遐思万千,为构思的文章润色,为创造的大厦添砖,你完全不用为琐事杂务劳神,不用为人间不平而忧心。
若能进入这种境界,你就能如在领略兰花的幽香,菊花的高雅,荷花的纯洁,能寻觅到一个真实的自我,画家刘海粟对一些喜欢凑热闹,耐不住寂寞的人提出了忠告,越怕寂寞的人,将来就会很寂寞,因为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热闹场所,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
在热闹场中混到老,什么成就也没有,最后,社会不承认你 ,而且越老越寂寞,以后死得也寂寞,死后烟消云散,谁又记得你这个不甘寂寞的人呢? 许多卓越的书画家,都是不寂寞的,很多在平时却甘于寂寞,谢绝应酬,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在奋斗者的心目中,孤独和寂寞,是一种美,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与交际并不矛盾,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的两大素质系统。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