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略21】谋高计诡平藩乱 利令知昏陷隽良(2)

【王阳明传略21】谋高计诡平藩乱 利令知昏陷隽良(2)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1:10 被阅读0次

六月六日明武宗颁下圣旨,升王阳明为右副都御史,廕子一人做锦衣卫,世袭百户。王阳明随即上书请皇帝收回成命,准许他以原职务致仕。同时又写信个王琼,表示这都是老先生的功劳,自己只是执行罢了,恳请以原职致仕归乡。

七月,王阳明将《朱子晚年定论》寄给费宏。费宏(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湖东野老),江西广信铅山人,正德三年(1508年)十二月,费宏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与李东阳、杨廷和、梁储共同辅政,后遭朱宸濠同党陷害,致仕回乡。回乡途中和居家期间,反复遭受朱宸濠骚扰、迫害,幸得巡抚孙燧出兵保护,方得宁居。

费宏回信称赞《朱子晚年定论》有独到的见解,但考虑到朱宸濠很有可能作乱,希望他打消休致的想法,继续为朝廷效力。

王阳明兢兢业业,时刻心系忠君保国之心。五月一日,王阳明曾上书建议在龙川增设和平县。十月,王阳明再上《再议崇义县治疏》、《再议平和县治疏》、《再请疏通盐法疏》。第二年三月四日,朝廷根据王阳明的建议,新设崇义县及长龙、铅厂等两处巡检司。

十一月,王阳明派人持厚礼,将王思、李中请至军中,参赞军议,王思、李中在后来的平宁王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思(字宜学,号改斋),是王导的后人,正德六年进士,入翰林,正德九年因切谏,被贬为三河驿驿丞。李中(字子庸,白石先生,吉水人),正德二年,湖广乡试解元,正德九年进士,因反对明武宗宠幸胡僧,被谪通衢驿丞。

十二月,宁王朱宸濠以纳贤为名,请王阳明前往南昌讲学,对宁王的造反图谋,王阳明苦于没有证据,因此无法采取相应的军备措施,也无法向朝廷揭发,为了避免被动,王阳明于是派弟子冀元亨代表自己前往讲学,以观动静。冀元亨早在贵州期间就跟随了王阳明,这时正担任王阳明儿子正宪的老师。

冀元亨讲学期间,朱宸濠不时用言语试探,冀元亨装傻,大谈君臣之道,然后报信给王阳明说朱宸濠必反。朱宸濠于是将其视为障碍,暗中欲加陷害,王阳明及时派人帮助冀元亨潜回老家常德。后来宁王兵败,张忠、许泰诬陷王阳明与宁王串通,冀元亨被牵连,下狱冤死。

王阳明担心自己身边布满朱宸濠的党羽,不敢轻举妄动,适逢福建按察佥事周期雍(字汝和,江西宁州人)来赣州公干,王阳明觉得外省官员更为可靠,于是与他密商防乱之策。周期雍回去以后,积极招募精兵,储备军械物资。等到后来宁王造反,周期雍果然是最先赶来的外援。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计篇-2

    【原文】 --计[1]利[2]以听[3],乃为之势,以佐其外[4]。势者,因利而制权[5]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

  • 双修人

    自古愚夫难作蠢, 从来智者常生悯。 谁甘被陷诡谋多, 惟待时间终化尽。 (平水韵) 注: 自古就有像愚...

  • 《孙子兵法》

    一. 始计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

  • 王阳明评《孙子兵法》:因利制权,不可先传

    始计第一 谈兵皆曰:“兵,诡道也,全以阴谋取胜。”不知阴非我能谋,人不见,人目不能窥见我谋也,盖有握算于未战者矣。...

  • 一七令•心

    心, 不动,惟真。 如沙细,似海深。 有容乃大,无欲存身。 慈悲知善恶,仁慧识乾坤。 宠辱偕抛神外,利名勿令智昏。...

  • 七律•蜀相

    谁个火烧博望坡?清风演义乱执戈。 应知烟去云犹在,岂可人言我亦说。 从未计空城半次,何曾谋借箭几多。 宜当慎作盖棺...

  • 11《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笔记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1、孙子的“计”,不是阴谋诡计、奇谋巧计,而是计...

  •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计篇《华杉讲透孙子兵

    1.正道与诡道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由前面所提到的,孙子的计,是计算...

  • 官场险恶逞私欲 柱臣沦落股掌间(6)

    【王阳明传略】137 嘉靖六年(1527年) 6、深谋远虑,力主招安 明世宗虽然命姚镆致仕,但王阳明未抵梧州,故姚...

  • 【21112】五绝•迎孟晚舟

    烟雨遮津岸,刁风阻晚舟。 澄空开霁后,雁夜飒高流。 又一首 迷烟侵驿道,邪诡乱波流。梦里家山在,丹霞暖晚舟。 (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21】谋高计诡平藩乱 利令知昏陷隽良(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n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