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认清自己,做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从而认可自己。在这个前提下,Ta人的认可与不认可其实并不重要。
与墨兰笑别前几日,一位我特别认可的兄长就我发表论文的事情对我提出结论性的批评,语气里有强硬与不可置疑。当时我特别难过:一是想当然的认为对方是理解我懂我的,事实发生时发现不是;二是我对兄长已在潜意识里已按下“会被认可”的按钮,所以在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中,我有解释,甚至还提出了诉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当然结果是双方不欢而散。
放假这两日又与友集中深入聊了一个成人话题(可写成系列深度文章,因尺度太大,如何进行合理性输出,容我再放放)
这两件事情密集性的发生,加上过往经历让我想到了一段诗性的表达: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我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我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是真正开始。
曾经,喜欢不能轻易讲出来,讲出来的喜欢是需要回应和确认的;现在,喜欢与Ta人无关,放心的讲是因为得失并不是重点,喜欢才是。
深山幽兰在家中这就回归到人成长的落脚点。有些人成长的样子很多成分是为了让Ta 人看,得到外界认可就很开心感觉有价值,当外界的评判、力量或者外界的参照物消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
而另外一部分人会成长成自己的光源与自己存在的力量源泉。这部分人会有明确的自知之明,能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有强烈的自我成长的需求,会正面自己的欲望、需要、野心,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修为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思想,当新事物或不同意见出现的时候,会以审视的态度学习的心态自省的方式来处理对接。
后者还会对自己提出自我要求,会搞清楚长短期的目标,往往做能做的,做到自己的最好;看能看的,看自己心仪喜欢的;用能用的,选择自己能承担的最好,优秀的人会是参照物,更多的时候,会与过去的自己比较从而成长进步。
话说回来,这后者往往会被前者羡慕同时又会不屑,羡慕的是后者很有生命力是自我闪光自我圆满富足的样子;不屑的是太辛苦了,像健身、学习这种只要肯投入就有结果的事情,后者的日常行为会成为前者难以理解的事情,遑论人生的逻辑思考,自我人生的建设,处事的边界和方法,这些涉及到更复杂逻辑叠加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前者的思考行为范围内。
所以,在纷纷扰扰的世间,因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自我成长方式的情形下就形成形形色色的人生况味。
无论在处在何种人生况味中,说到底都是自己选择的,接纳就好。
最后,学习技能本身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做的,它充满了回报的乐趣,真实一些勇敢一些踏实一些,还是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与自己比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