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温情与敬意

温情与敬意

作者: 雍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20:23 被阅读154次

学国学的人很多,读钱穆的人不多;读钱穆的人不少,真能细致深入的很少。读钱穆的很多人只知道《论语新解》《国史大纲》,而不知道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等,更不知道还有《朱子新学案》《晚学盲言》等等。纵是读《国史大纲》,如果理解不了“温情与敬意”,也读不了此书,甚至可以说读不懂中国历史。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就是秉持着这温情与敬意而绵延向前,没有此,也就没有中国文化。

试问这“温情与敬意”自何而来?窃自度之,乃来自于《论语》中子游与子夏之问孝。孔子答子游问孝,便是要存敬意;答子夏问孝,正是要有一种温情。我想钱穆先生下此两词,很有可能是受孔子此两问孝之答而启发。什么是温情?亲近之是也。什么是敬意?尊重之是也。一国之知识国民对其本国历史的态度正源于子女对父母的态度,此一种态度也正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应有该有的态度。

治史者若没有“温情与敬意”,历史便成了一堆生冷僵硬的材料。唯有注入一股情意,历史方成生命,文化方能延续。此乃钱先生反复一贯之观点。

也可说,中华民族何以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独存于世,正在于这“温情与敬意”二语。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如果没有这二语,中华民族或早已灭亡。同样,今日国人心中如果不存此二语,吾族亦离灭亡不远。此绝非危言耸听。读史治史者不可不察,不可不知也。

若此二语用一字予以概况,那便是“仁”字。孟子说:“仁,人心也。”温情与敬意具来自人心,温情是爱,敬意是敬,皆由心发出。如此可知,温情与敬意正是孟子所谓良知良能,人心本所固有。正是中国人善护此仁心,善保此良知良能,使得中华民族虽屡仆而屡起、虽衰落而复兴,历几千年而能长存不灭。此正是中国人之伟大处。读史治史者必察乎此、知乎此,方可谓能读史,会治史。钱宾四先生发明温情与敬意二语,实乃有甚大甚深之意义。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种民族主义史观,固然不错,但毋宁说这是一种儒家史观。因此,钱宾四先生可称之为儒家历史学家。20世纪中国众多学者中,有是儒家但不是历史学家的,有是历史学家但不是儒家的。既是儒家又是历史学家的,仅钱宾四一位。

相关文章

  • 温情与敬意

    学国学的人很多,读钱穆的人不多;读钱穆的人不少,真能细致深入的很少。读钱穆的很多人只知道《论语新解》《国史大纲》,...

  • 读书随劄丨中国历史精神(一)

    本国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亦仅是一国人之底线而已。今乃欲为一中国之大人,一合格之中国人,不可自陷于温情与敬意,而应见历...

  • 让“温情与敬意”常驻内心

    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始,钱穆告诉读者读此书需要具备一些信念——对待本国历史应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能偏激地对待...

  • 🌴

    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有目标 在实践 内心对世界充满温情与敬意 早点起床 认真生活

  • 温情敬意读钱穆

    愿做宾四门徒 推荐微信公众号:钱穆与中国文化,读钱穆。 读名师文章,开自身眼界

  • 不可言,不语之;不可为,不行之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 为了爱

    为了爱,让我们携带一份必要的温情与敬意,与我们的内心相连接,去创造属于每个人的幸福人生与生活气息.

  • 天长地久 龙

    摘录: 1.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怀着“温情与敬意”,我...

  • 龙应台: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

    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怀着“温情与敬意”,我感恩他们的江...

  • 开宗明义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钱穆的节目,说到其与当时主流治史者的不同,在于提倡“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也因此为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情与敬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tc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