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帖】苏轼寒食帖

【读帖】苏轼寒食帖

作者: 匪石也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11:29 被阅读0次
《寒食帖》苏轼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规模:

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较之苏轼现存的其它尺牍及楷书名帖,此帖整体感官上要豪放恣肆许多。但这个豪放实是遣兴,可谓散尽怀抱!

苏公因单指低执斜握,类似握铅笔的姿势,故其结字常呈扁宽状,成字左荣右枯。但是此篇大小、长短、粗细、工放皆具,除去当时心情使然,同时在用笔上面也有一定因素,详考其用笔,执笔较之平素要略高一些。

字形大小的变化,无规律可循,兴之所至,落笔成形,这也是他流传千古,依然笔墨氤氲的奥秘。不去经营布局,不去计较工整疏放,只是一味的纵笔写来。其人是什么样的,其字就是什么样的。

结字上必然的带有一些个人习惯,前人总结是“石压蛤蟆”,其实不够全面。我个人觉得“夸张局部”更为妥帖。单从此帖中,百分之八十的字都是如是规律。此处可深思之!

卷尾,有黄山谷跋文,言说苏公此篇有颜鲁公笔意,确然!

后篇,单行字都是从小写到大,再由大写到小。这是物理环境造成的。

在不刻意规划的情况下,伏案书写,离视野远的字小,视野下的字大,靠近胸口的字小,必然如此呈现。如此观全篇,前两行之匀称统一,末几行流转不拘,可推想当时情绪之变迁。

现有美院诸流,喜欢读帖时候在帖上划线,找留白面积的规律,找结字倾斜的规律,实是误入歧途。分析这些,都是从“果”上着眼,是西方美术性质的研究,不是书法研究。分析的越细,越入末流。

书法研究当是从“因”上着眼,直中机键!

相关文章

  •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读《黄州寒食帖》(上)

    本来要读王献之的《送梨帖》,应人之邀,提前解读苏轼的《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 【读帖】苏轼寒食帖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

  • 临《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

  • 苏轼寒食帖

  • 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偸负去,夜半真...

  • 【中國·書】寒食节读寒食帖

    【中國·書】寒食节读寒食帖 ​​​

  • 蒋勋讲寒食帖

    伤心落寞之时 想起寒食帖 看到向日葵 原来古已有之 《寒食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

  • 临苏轼寒食帖。

    除兰亭外,喜欢的行书帖。钢笔写多了,钢笔临学易,毛笔临学难。发现由毛笔笔法入钢笔,钢笔能写好,但练了硬笔,笔法功夫...

  • 宋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 污燕支雪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

  • 临苏轼寒食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帖】苏轼寒食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z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