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的进化
人类总是在寻找根本的规律去更好的解释或者决绝,社会碰到的困难重重。社会至少看起来向着人们所希望的轨迹演绎着。追求社会的确定性与解释的合理性,并推动社会进步,似乎已成真理。
《生物进化论》似乎也不能解释随机的例子,这里并不是指不能解释雄孔雀尾巴的纠结,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达尔文为什么早就把书写好了,却迟迟得到年老的时候才发布,难道是年轻太轻没有说服性吗?难道是他怕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他发现了更多难以解释的不确定性自己都难以找到证据。进化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确取得了非凡的效果。在整个中世纪的各种教派盛行的时期,信仰是所有市民的选择。
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再用进化论跟别人说。动物都是演化而来的,来自原始生物或者原始细胞,几乎成了理所当然。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自然科学进化之快;二是自然科学退化之快。正常来说,观点都会分成两极。相反的观点当然会认为,人类会遭遇不确定性而毁灭,或者人类会退化。霍金先生去世之前,就一直持这样的观点:被筛选与被毁灭。
王东岳的《物演通论》一书,结合了东西方科学与哲学逻辑与思辨。《物演通论》提出并论证“递弱代偿法则。宇宙演变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导致种系残弱。宇宙与生物的每次进化,都会变弱。并在下一代的身上得到偿还,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以这样的结果为代价: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社会与历史进步,将让人类走上不归之路。此种思想,很明显受到了中国“天人合一”“无为”等的影响。
宇宙学界在暗物质和黑洞的研究进展缓慢,人类最擅长的仍然是通过理论的突破,去寻早规律。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是一道希望之光。宇宙从何而来,大爆炸基本已被证实并接受。宇宙从何而去?扩张还是收缩。宇宙学最新数据研究表明,宇宙扩张的曲率基本无限趋近于一。也就是说宇宙趣向无穷大,理论上无边界。按照无限大这个理论,太阳系也是无数个,地球也是无数个,某个地球上也是跟现在的这个地球一模一样。无比美好的蓝图,就是缺超级燃料的宇宙飞船,和比光还快几万倍的速度。
据说人类没办法超于光的速度。光在外太空走了几十年,也就那么一小段路途。那也是爱因斯坦思考及理论的最大极。基于此理论的人类的很多数学,天文,工学模型系统,大多无法计算。人类每次遇到的天花板都是质的级别,而非量的级别。
任何统一论的东西只能说是找到了一些规律,并不一定是完全真理。有人说过,研究人的社会学是最难的学问。这个我到认同,因为以时间为变量,并以社会发展为限制。即便如此,人总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懈,难能可贵。一个男人没有自己的工作,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生活。阅读无数书籍,学无数门的语言,只为了找到人与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是可歌可泣的,令人敬佩的。共产主义或者说共产党在西方的影响力已经慢慢消逝,一整套的福利制度都是他的遗产,是他的理论让西方的社会更趋近于人的公平。
有个一个词语叫做,声东击西。马克思以人明民的名义,造就了东方苏维埃和中国共产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是以阶级的名义建立政权,而是人民的名义。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政权属于各种阶级所有。马克思对资本家的论断极限性比较大,比如认为资本是剥削与贪婪的产物,资本家大多非法获利。伟大的思想家一般都会站在人民的一面,人民又大多是苦难的大众。资本家最终会走向消亡,资本主义国家也终将灭亡。
这跟20世纪精英界认为,人口将占领地球,人类的资源不够用。因此,整个社会都需要,限制和控制人口。历史跟所有人开了个玩笑,资本与人口,变成了21世纪国家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西方的精英都来不及搞明白,我们有如此的制度技术资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什么都有,就人没有。搞点机器人吧,说不定下次的变量真是机器人。
如果不知道历史,就难以了解人类的行为。就不知道人的思考,更不知道人在寻答案过程中的痛苦。崇尚思想自由的人是伟大的,就算是与现实对立。我思故我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思想的存在。
整个世界即将被太阳吞没,这便是尼采。后人是多么的浅薄,给他扣了顶帽子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好像很傻叉。研究人的最高哲学就是研究人的心学,社会学虽然是以时间为变量,毕竟还有变量。而心学则是没有任何的变量,世界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没有什么心灵是一样的。任何功力的领域都觉的自己系统已经不错。用的是唯物主义的那点功力去看心理哲学,随处可见
就算是列宁也一样是在这样的陷阱里头,并沾沾自喜。一个只会记得去赞颂的群体,我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感到悲哀。至少被赞颂的人是非常的高兴的,自己如果能够成为被人赞颂的,固然是好的。即便不行,赞颂别人本生就是一件令人无比开心的事情。一个已经被功利化的群体,是一个可怕的群体,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可怕的结论。社会扭曲已成常态,价值观扭曲已经成为常态。
简易物演之中西思维差异
(2) 礼治之国
中国的孔子更趋向于让人从心里跟行动上来让人们安静而有自尊的活着。老师们也以孔子为骄傲,孔老夫子的曰文化随处可见。老师们也觉得孔子的曰不可置疑,并以此实践跟坚守。就算孔子有曰过这样的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就算同门孟子说过这样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指《尚书》)。孟子的原意是这样的,尚书是古书。太难理解了,不能全信。
但是事情的演变确不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治国,《尚书》仍然是重中之重。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春秋的精英们连《诗经》也不放过,拿来做外交辞令。周朝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度,自家人都是贵族阶级。治理的办法就是,以礼为治。
优良的政治传统能给贵族带来荣誉与尊严,尊礼的集大成者尧舜禹成了典范。就算到了汉代,《禹贡》是他们治水的法宝,《公羊传》《毂梁传》是大臣们与君主治国的利器。中国的古代政治的国统,就相当于如今的海洋法系的判例法。所谓“礼崩乐坏”,按今天的话说,没了礼法。从某种角度上说,礼就是等于法。
古有三礼,一是《周礼》。郑玄作注,儒学经典,三礼之首。记载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的理论,礼法,礼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
二是《仪礼》,为春秋战国时期礼制汇编,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三是《礼记》,共四十六篇。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学生所作。《礼记》反映了先秦儒学天道观发展及背景,同时注重人的内在心性为中庸之道,体现在《中庸》。《礼记》中的《大学》体现了教育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提出八个实现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罗胖好像也是用格物致来勉励自己。
谦逊之礼,也就是古文中的尊“礼”。相当于孙悟空头上加上个紧箍咒,悟空要太狂傲,就有公众去给他念咒语。限制狂傲就是限制人性,只是说的非常的好听。估计孔子也有点预感,恐怕日后的会不利于后人。于是关于自己却不著成书,而只是去修六经,编纂《春秋》,他自己的言论却是他的弟子们收集的。
孔子认为对待贤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尚贤,而他的言论与影响就是尚贤。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就是崇尚贤人,贤君,贤政。而《春秋》即使是鲁国史书原文,也被后人用于政治。《春秋》本用来记事,语言简练,就一两句话。被后人称“微言大义”,阐述作品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中国古代除了以武力征服天下,就是以文治国,尚用贤人。董仲舒的出现,彻底让儒学的经典发扬光大。科举的出现,大多列儒学为经典,更是让儒学直接进入官僚体系。儒学重农抑商的思想,也进入了政治系统。
简易物演之中西思维差异
网友评论